第98章(2 / 2)

皇妾 姚桉桉 3570 字 26天前

皇帝笑着道:“怎么这么早就喝上绿豆汤了?”

徐莺笑着吩咐旁边的梨香道:“去给你们万岁爷也盛一碗来。”

梨香道是,然后取了只干净的碗和勺子,盛了一碗绿豆汤,然后亲手捧到皇帝的面前。

皇帝接了,走到四皇子旁边的位置上坐下,喝了一口绿豆汤,然后在朝堂上被大臣气出来的坏心情顿时就好了许多。

大概是他喝绿豆汤的样子太享受,让四皇子十分怀疑父皇碗里的绿豆汤是不是比较好喝。他仰起头来,看了皇帝手上的碗一眼,然后睁着一双璀璨的眼睛对皇帝道:“父皇,我要喝你的绿豆汤。”

皇帝闻言,便将手里的碗放低了下来。四皇子用勺子装了一勺喝了,发现别人碗里的东西果然比较好喝,于是喝了一勺又一勺,最终皇帝手上的一碗绿豆汤,倒是大半倒进了四皇子的肚子里。

等喝过了绿豆汤,三公主带着四皇子和五皇子去看糯米团去了,徐莺和皇帝留在屋子里说话。

徐莺拿着针线篮子在缝一件衣裳,问坐在对面看书的皇帝道:“你刚才进门的时候脸色不好,是不是有什么事?”

皇帝想到今日上朝时,大臣们说的话。什么“先帝大行已经一年,后宫空虚,陛下该广选秀女充盈后宫,为皇家开枝散叶了。”当臣子的不去关心江山社稷,辅佐君王治理国家,却老是盯着他后院的那点事。

说得再冠冕堂皇,什么为皇家开枝散叶,还不是想要送女儿侄女儿或族女儿之类的进宫,好从他身上捞好处。

只是他却并不想在此时再让后宫进人,一来他才刚刚登基,朝中许多事还没有理顺,他此时并不想再迎进一些身份高贵的世家女,让朝堂的势力关系变得复杂化。二来如今宫里的孩子除了大皇子和大公主,其他都还小。之前后宫就那么几个人,都差点发生他和莺莺的几个孩子被害的事情,再进一些人来,不知道她们的品行性情,谁知道她们会干出什么事来。如今后宫,还是尽量简单点好。

不过这种事倒是也不急着表明态度,他倒是想看看,如今朝中谁会蹦跶得最欢。

不过这些事也是不宜跟莺莺说的,免得她又吃起醋来,倒是又满屋子的酸味。

皇帝笑着对徐莺摇了摇头,道:“没事。”

他即不肯说,徐莺也不再多问。这些事多半涉及朝堂,也不是她该关心的地方。

皇帝转而又说起道:“对了,这段时间我准备让昹儿出阁念书,让旭儿也跟着昹儿一块儿念书去,你说如何?”

徐莺道:“二皇子七岁了,三皇子才四岁,两人隔了这么多,学习进度会不会不一样。”

皇帝道:“昹儿从前一直生病,开蒙晚,学得也不多。旭儿因为有宁妃提前给他开蒙,现在连论语都能念了。要真比较起来,昹儿还未必能比得过旭儿。”

她倒是将二皇子生病以前一直没念书的事忘了,不过才四岁的三皇子会念论语会不会太夸张了。小孩子开蒙,一般是按《百家姓》、《千字文》、四书五经这样的顺序念的,论语属于四书范畴,能念论语,至少说明百家姓和千字文他已经学完了。照这样看,三皇子那至少得从两岁就开始认字,或许还可能更早。

四皇子只比三皇子小一岁,到现在都还只会认一到十,上中下大小这几个字。难道三皇子就是传说中的“三岁能识字四岁能断句七岁能作诗”的神童。

皇帝继续道:“昭儿也满了三岁了,但却还一直没有正式开蒙,以前你心疼昭儿握不住笔,但现在怎么都要正式给他开蒙了。”

徐莺也觉得三岁差不多了,就是在现代,三岁也可以上幼儿园了,闻言也没反对,道:“知道了。”

皇帝看了他一眼,又继续道:“今年给他开蒙,等明年认得一些字了,将他也跟着他的哥哥们一起念书去。兄弟间,总要常在一起才能感情深厚起来。”

徐莺是没意见的,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她并不认为自己能懂得比皇帝更多。何况她的眼界局限在内宅,孩子,特别是男孩子,跟着父亲目光才会开阔起来。

不过她也明白皇帝想要自己的全部儿女和睦相处的心愿,她只能说,这个目标很美好,但就是不大现实。普通人家的异母兄弟还要有龃龉呢,更别说皇家的兄弟了,里面有更多的利益之争。现在还小或许还能培养几分兄弟情,但随着年纪长大,利益争夺的白热化,兄弟情分早晚要渐渐消磨。

不过做了努力总比什么都不做好。

徐莺对皇帝道:“我都听你的。”

皇帝笑了笑,靠在小榻上重新执起书看了起来,另一只手则从小几下慢慢的伸过去,轻轻的拿起徐莺的手握着。

☆、第一百四十八章

朝中为选秀女充盈后宫的事吵得天翻地覆,就是连后宫都为此事有些沸腾起来。

虽然理论来说,后宫的女人,除了侍奉先帝的那些,都算得上是皇帝的女人。但真论起来,后宫有份位上了玉牒的也就只有皇后、徐莺、柳淑妃、赵婳、江婉玉和刘嫔这几人。皇帝的后宫数量绝对算得上是大齐开国以来最少的一位。后宫大量闲置的份位,自然都成了大家眼盯着的香饽饽。

也别说通过女人得来权势富贵有辱风骨,但送女入宫,万一得了皇帝的青眼,生下皇子来,不说富贵一朝了,至少都是富贵十几年的事,这种事又有多少人能抵得住诱惑。更别说万一这个皇子有个大造化,给家族带来的说不定就是几朝的富贵。

不说前朝,就是后宫妃嫔众人也是各有心思。

对于皇后,她是希望后宫能趁机多进几个新人的。她并不希望后宫中徐莺一人独占盛宠,多进几个新人来分她的宠她是乐于见到的。而另外一层心思,她也想趁机挑几个能好生养但家世不高的姑娘进来。

如今皇帝不爱留宿她的宫中,上一次她放下身段挽留,皇帝没有给她的面子,她总不能以后总用哀求的方式来留下皇帝。她生产时亏了身子,受孕会比常人艰难,也不可能皇帝在她宫里留宿一个晚上她就一定能怀上的,还不知道需要多少次的努力。以她的性子,放下身段挽留一次已经是极限了,她做不到次次都如此自贱。所以她渐渐接受了自己子嗣福分浅薄的事实。可是这样也不等于她就甘心臣服,放弃储君的位置,等着二皇子以后登基,然后让宣国公府将魏国公府压在脚下。她自己生不出来,扶持生母出身卑贱的皇子也是一样的。

不过她心中虽然有此想法,但她向来看得清形势,也爱看皇帝的脸色行事,所以在皇帝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前,她并不轻举妄动。

而至于柳淑妃,她的想法和皇后有异曲同工之妙。她的儿子是皇长子,娘家势力虽然还不能和魏国公府相比,但也不能小觑,她对储君之位自然也有自己的想法。但在皇家单打独斗是不成的,得有人帮衬啊,得有兄弟扶持啊。大皇子现在的这些异母兄弟是不成的,嫡出的二皇子不用说,三皇子的生母是条毒蛇,她巴不得三皇子能离大皇子多远就有多远,剩下的四皇子五皇子是同母亲兄弟,生母又得宠,可以自己抱成团,拉拢的难度也大。所以最好是多进几个出身不高的姐妹,若她们生出儿子来,说不定可以拉拢一二。

而她已经悄悄让人传话给娘家人了,看看那些人家是有意愿送女儿入宫的,看到合适的,正好可以示好一二。

至于徐莺,呵呵,她对现状很满意,巴不得现在所有适龄的姑娘都不要进宫来趟这趟浑水,乖乖的在宫外找个好人家嫁了吧。

江婉玉和刘嫔是这宫里的透明人,大概后宫多一个人少一个人对她们没有多少分别,至于身在慧明寺的赵婳,则无人知道她的想法。

但不管前朝后宫因此事引起有多激烈的反应,但皇帝的态度却暧昧不明。他既不说同意朝臣的说法,也不说取消今年的选秀。反正朝臣们说他们的,皇帝就坐在龙椅上,好似一直认真听,又好似没听,然后到点就宣布退朝,弄得朝臣十分的没底。

皇帝对选秀的事也确实不多上心,反正他是打定主意这几年都不准备选秀的,不表明态度也只是想要看看朝臣的态度。

他如今更重视的则是另外两件事,第一件是皇帝终于开了口,准许亲王将生母或养母接回自己的王府中去孝顺,哪怕是公主,若是愿意也可以将生母接回公主府去。剩下没生下皇子公主的太妃太嫔们,皇帝则一应送到了景山别宫去,由皇家来供养。

许太妃的事让皇帝产生了警惕,许太妃会来谋害他的孩子,谁知道这些太妃太嫔们还有没有包藏祸心的。何况先帝还活着的妃嫔还有一百多个,这一百人全部居住在后宫里,跟他那五六个妃嫔一对比,都让他产生这不是他的后宫还是先帝的后宫的直接了,所以这些人还是早点远远打发走了好。

而至于另外一件事,则是二皇子三皇子出阁念书的事情。皇帝令人将南书房开辟了出来,作为二皇子三皇子上学念书的地方,请了翰林院里学问最好的几位老师,来给二皇子和三皇子讲学。又因为皇家的孩子少,皇帝怕二皇子三皇子读书寂寞,又从王府或臣子家中找了几个孩子一起陪着二皇子和三皇子念书。这其中就有恭王家的第三子,简王家的第二子,宣国公嫡长孙,魏国公的嫡出次孙、春王世子,并宁国大长公主的孙子楚濂等等。

三公主听到楚濂也在,也想要去南书房念书。因此磨了皇帝好长一段时间,又是撒娇又是卖萌的,皇帝一来就坐到他的膝盖上,晃着他的手臂道:“父皇,您答应了吧,您答应了吧。”

皇帝最后被她闹得没办法,也是因为觉得三公主跟着皇子一起出阁念书虽然看起来有些不规矩,但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他唯一担心的是,读书可不是容易的事,三公主现在兴致勃勃,过段时间只怕就要觉得受不了了。不过这也没什么,受不了了不去就是。她是女孩子家,又是皇家公主,不用博闻强识也无需建功立业,以后自有他和她的兄弟们护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