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1 / 2)

锦园春 子醉今迷 2413 字 15天前

王爷和王妃这些年来很是‘节俭’,仆从们跟随,向来是靠脚走的。故而随从所说的‘尽数坏了’,指的是主子们的那些车子。

不过……这些车子居然一起出了问题,而且都是在半途中……

那就有这么巧的事情!

江云昭心里头有了个念头,侧首看廖鸿先。

廖鸿先忙挥手示意随从离开,这才搂好自家娘子,让马儿悠悠然往前行着,说道:“许是那中轴不太妥当,年久失修。今日这样寒雨一淋,朽木愈发脆弱,自然承受不住路上颠簸的力道,故而出了岔子。”

江云昭却不放过他,抬手挡住他凑过来的一个亲吻,说道:“不知道世子爷在其中出了多大的力?”

廖鸿先的‘偷袭’失败,索性就在她的掌心轻轻落下一吻,“这种小事哪还用得着我出马?他们几个随便去上一两个,稍微施点手段就也成了。”

他口中所说,便是常年跟随他的那些人。

“此时出事,必然和你我脱不了干系。而我又没那通天的能耐,做出此事的,自然是你。你倒是想得开,不怕他们怨上。”

“不早就怨上了?”

说着话的功夫,又经过了一处桃林。

廖鸿先抬手在旁边折了一支桃花,塞到怀中人的手里,“既然已经撕破脸了,就没甚好顾忌的了。”

江云昭想了想,笑道:“也是。是我多虑了。”

二人边行边逛,一路下来,心情倒是放松了许多。

雨过天晴,各家各户自然忙碌起来。有的选择出门踏春,其余闲来无事的,就趁着这个时候赚点零花。

途中偶有碰到卖寒食和风筝的,廖鸿先便会拉了江云昭下马挑选。直至回到家中,已经凑齐了七八样吃食,还有五六个形态各异的漂亮风筝。

江云昭看看已然开始发暗的天色,甚是惋惜地说道:“可惜今日没法放了。”

“那有什么?既然买了,好生搁着就是。往后什么时候拿出来用不一样?”

“但过了今日,到底有些不同了。”

清明节放风筝,虽然有游玩的意思在,却也有寄托哀思之意。

只是清明节的习俗众多,想要做得全面,却也不太可能。比如若是那雨下个不停,很多事情便没法施行了。

况且今日发生了这许多事,江云昭早已疲倦,稍稍感叹了下,就吩咐人将东西尽数收好,又让她们把新买的寒食盛好,与先前准备的晚膳一同摆上。

李妈妈将这些一一记下来,细致地看着那些丫鬟们做事。听着她们在那边议论,她也觉得有些蹊跷,寻了江云昭低声说道:“夫人,听说二房那边的人,都还没有回来。”

廖宇天和董氏走的那条路,是去廖家林地最近也是最方便的一条路,本就比廖鸿先和江云昭这路花的时间少。加上世子爷夫妻俩一路游玩过来,花费的时间应当是王爷二人的两倍左右才是。

怎地现在大房都在准备吃晚膳了,那边却还没有传来回府的动静?

这可是奇了。

江云昭心中有数,知晓车子出了问题后,或是得费心思好生修一修,或是需要等了旁人家的车马路过时借车用。

看着二房那边的情形,要么是没有等到合适的可以借车的人家,要么就是铁了心要修车。

不管怎样,出了这么一遭后,他们的行程都是十分不顺了。

他们不顺,江云昭的心情瞬间又好了许多。

“吩咐下去,今晚加菜!先前准备的那些炸肉炸菜,尽管拿上来。大家今日辛苦了,好好犒劳大家!”

先前她就说过要犒劳大家,已然赏了银子下去。再来这么一遭,大家自然是只有更开心的。听闻后,就都来谢过夫人。

主仆尽欢。

廖鸿先悄悄与江云昭道:“怕是没借到车子,走回来的。”因为想修好,估计很难。

江云昭明白了他意思,笑嗔了他一眼,给他把饭碗好生填满了。

晨暮苑众人和乐融融地用着餐,就快要结束时,封妈妈喜气洋洋进了屋,高声说道:“禀夫人,听说王爷和王妃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回府了!”

廖鸿先扬眉笑问:“这么晚……是因了什么缘故?可是打听出来了?”

廖鸿先的手下自他们车子出了状况后,就听廖鸿先吩咐归了队,跟着大房走了,并未留下继续观察。

故而那边到底为何这般狼狈,廖鸿先也不知道什么原因。

“说起来,这事还得亏了夫人。”

江云昭不甚明白。

封妈妈笑道:“原本看到王府的车子出了问题,好几家人停下来询问是怎么回事,要不要帮忙。可那夫妻俩和他们的几个孩子今儿被夫人堵了这一回后,脾气大了许多。路过的人家本是好心问问,他们偏生答个话都没一句好听的。”

原本大家都是出门来扫墓的,本是寄托哀思怀念故人。任谁听了这些不好的话后都心中有气,断然不肯再出手相助了。

更何况这个王爷和这个王妃,虽然看起来地位崇高,但是却与帝后不睦。到底还能嚣张多久,京中众人也都是在观望。

江云昭倒没料到廖宇天和董氏会这般行事,就也有些纳闷。

封妈妈这才往前行了几步,悄声说道:“听说桃姨娘的一双子女在其中起了不小的作用。”

先前她在府里多年,早已暗暗将二房身边的一些人收为己用。只不过当时还没来得及施为,大房的主子们就出了事。

如今她归来,有些旧人念及她的好,偶尔会向她通风报信。

这次的事情,就是有人悄悄与她说的。

“原本大家窝了一肚子火,却还肯为了车子而忍忍。偏生二房的二少爷和二小姐当时对着相助之人,感激涕零,讲了许多的好话。结果惹了那边的大少爷和大小姐不快,便出言相讥。一来二去的,过路人家就也恼了。待到他们知道再怎么都得忍着时,旁人都早已回到家中,路上已经没有人家经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