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跻身世界海军强国(1 / 2)

唯我独裁 巡洋舰 2908 字 1个月前

在大型装甲巡洋舰方面,由于中华帝国的三艘捕风级排水量达到13000吨,几乎相当于日本海军的战列舰水准。日本海军经费紧张,只能建造三艘8000吨级左右的大型装甲巡洋舰。

用八千吨级去对抗一万三千吨级,这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差距了,二者的等级差距已经太过悬殊,是不对等的。

因此,日本海军最终选择建造两艘一万四千吨级的装甲巡洋舰,放弃最初建造三艘八千吨级装甲巡洋舰的计划。

三艘改为两艘,经费富于了。考虑到中华帝国已经实现了自建两万吨级的神弓级战列舰,而日本海军工业还停留在建造六千吨级战舰的水平上。为了实现海军国产化,海军部为了讨好大隈重信内阁,于是将两艘战舰交给三菱重工建造。

三菱重工得到了订单自然高兴,于是拿出了设计图纸,并定级筑波。两艘舰分别为筑波号和生驹号。

按照日本海军部计划,为了对抗中华帝国的捕风级和猎人级大型装甲巡洋舰,要求建造的这两艘战舰具备压制对方火力的能力。三菱重工一开始高价从英国购买了猎人级战列舰的一些设计参数,准备依葫芦画瓢进行仿制。但是此举很快被中华帝国的特工发现,中华帝国外交部紧急照会英国方面,要求英国海军给出解释。

受到中华帝国巨大压力的英国海军部立即要求三菱重工不得仿制猎人级战舰,不过英国人拿了日本人的钱,总得表示一下,于是英国设计师给了日本海军一个折中方案。

按照折中方案,英国海军建议日本海军的这款大型装甲巡洋舰增加主炮口径,即搭载四门254毫米主炮和16门152毫米副炮。但中华帝国的捕风级搭载的是243毫米主炮,二者差距不大。因为是2:3的数量弱势,日本海军不喜欢这个方案。于是英国又拿出一个折中方案,建议日本建造二等战列舰,即4门305毫米主炮搭载16门152毫米副炮,不过要牺牲一部分装甲防护和航速。装甲只有179毫米,速度只有20.5节。

日本海军最终采纳了这个建议,结果将筑波级定位为二等战列舰。

筑波号和生驹号由三菱重工负责建造,从设计那天起,二舰就注定了是一个鸡肋角色。原因是日本海军还以为中华帝国海军的舰载火力没有变化,还是使用甲午战争时期的栗色火药或者棉火药,因此他们将筑波级战舰的装甲厚度放在了179毫米上面,以为可能挡得住捕风级243毫米主炮炮弹的攻击。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英国人吹嘘他们的179毫米表面碳化钢装甲可以抵挡254毫米炮弹,实际上仅仅能够抵挡210毫米炮弹。而中华帝国捕风级战舰的243毫米主炮可以轻易撕开筑波舰的装甲,而且中华帝国海军已经换装了黑索金高爆弹药,152毫米副炮也足以重创筑波舰其他地方的装甲防护。

而日本海军更缺乏全钢制战舰时代的海战经验,二等战列舰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舰种很快就被印证是鸡肋舰种了。

在五千吨级巡洋舰方面,由于中华帝国继续使用海圻级作为主力舰补充火力,因此日本海军有这方面的应对经验。日本海军在新高级巡洋舰的基础上加以升级改进,有三井重工负责建造三艘升级型巡洋舰,此即为阿蘇级巡洋舰。阿蘇作为日本自建的巡洋舰,除了改进新高级的缺点外,船型更加紧凑,速度快了两节,防护能力也大有提高。不过日本自建能力太弱,80%的零部件还得从英国进口,成本高昂使得阿蘇级没有更多的资金用来升级。

在驱猎舰方面,日本海军受到中华帝国的蒸汽轮机出口管制制约,而英国也因为没有蒸汽轮机专利无法帮助日本。这样一来,日本只得在原来的往复式蒸汽机基础上进行改进升级,以此来建造高速鱼雷艇,用来对抗中华帝国的快速驱猎舰。

不过,日本政府也试图跟中华帝国进行谈判,希望中华帝国可以放宽出口限制,将北洋科技旗下的帕森斯蒸汽轮机出口给日本。

对于中华帝国而言,此时的帕森斯蒸汽轮机技术已经进入到了第三代,蒸汽轮机已经完成了大型化的工业量产,配备给了神弓级战列舰使用。蒸汽轮机技术很快就会因为神弓级战列舰的完工而被全世界各国所重视,与其出口管制让日本自行研发成功,不如出口低级蒸汽轮机给日本,既可以影响日本驱猎舰的性能,又可以赚钱。

如此两全其美之计,最终令中华帝国国会放宽了对日本的蒸汽轮机出口限制。而北洋科技重工因此首次对外出口蒸汽轮机设备而开始赚取外汇,同时也打击了日本国内关于动力系统的相关研究项目,日本自研受到冲击,从此蒸汽轮机方面依赖从中华帝国进口,给日本国防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日本海军的扩张步伐自然受到中华帝国海军的高度关注。原本海军部计划向国会申请经费,建造新舰以替换本土第一舰队的老旧过时战舰,同时作为压制日本海军之目的。

然而,此时中华帝国总参谋部的重点放在对俄国的战争积极准备之中。由于俄国远东海军的覆灭,远东海上已经没有了来自俄国的海上威胁,因此原本调配给海军部的经费大量被转移给了陆军和空军。

帝国海军部申请经费用来压制日本海军,但国会以各种理由搪塞。最终海军部不得不从各项经费中挪用一笔总计133万龙币的资金,将缴获的俄国远东舰队的战舰和沉没于蔚山湾的俄舰打捞出水,并进行相应的修复工作,使其可以快速服役中华帝国海军,以此来增加海军的战舰数量和总吨位。

其中俄国远东舰队被俘战舰包括:

战列舰六艘,分别是1898年下水的奥斯利亚比亚号,1894年下水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和波尔塔瓦号,1895年下水的塞瓦斯托波尔号,1900年下水的胜利号,1900下水的美国造列特维赞号;

铁甲舰一艘,1875年下水的爱丁堡公爵号;

大型装甲巡洋舰三艘,分别是1884年下水的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1885年下水的亚速纪念号,以及1890年下水的十二使徒号;

装甲巡洋舰四艘,分别是1897年法国下水的顿斯科伊号和科尼洛夫号,1899年法国下水的斯维特莱那号,以及1893年下水的三圣徒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