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苏德瓜分波兰,英法不敢宣战【二更(1 / 2)

唯我独裁 巡洋舰 3321 字 1个月前

不过,希特勒并未就此打住。当他发现协约国英法的实力远低于同盟国时,便不把协约国的警告放在眼里(反对德国跟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合并),英法在西班牙的绥靖政策让希特勒更加大胆,决定先吃掉欧洲的弱小国家,然后再掉头回来吃掉英法。

德国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后,下一个目标便对准了波兰。因为德国希望得到波兰的石油,不想一味的靠中华帝国来提供石油。

然而,此时的波兰早已经跟英法签署了同盟协定,波兰已经加入了协约国阵营。这是因为英法觉得苏联和德国走得太近,指望把德国祸水引向苏联恐怕有些不保险。因此跟波兰的联盟,造成英法和波兰东西夹击德国的态势,这令德国的国防安全再次出现危机,因此也埋下了希特勒要征服波兰的祸根。

希特勒为了麻痹英法,一反先前德国与苏联交好的关系,提出了纳粹主义向东方扩张的“生存空间”理念,并宣称将建立一个在欧陆拥有霸权的泛德意志国家,德国最终将对苏联展开战争。

希特勒一方面给英法造成进攻苏联的印象,麻痹英法。另一方面为了攻击波兰,德国需要在国际上孤立波兰。只有孤立了波兰,英法才会在德国入侵波兰时保持克制。

为了孤立波兰,德国跟波兰签署了10年互不侵犯条约。结果波兰大为高兴,以为短期内不会面临德国的威胁了。这时,德国鼓动波兰入侵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并且向波兰提供贷款和武器装备支持。波兰没有看清楚希特勒的阴谋,于是大举入侵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三国,顿时在国际上造成恶劣的影响。

此时,中华帝国也想改善跟德国的关系,在德国的请求下,中华帝国主导的国联向波兰提出严正警告,但为了改善跟英法的关系,中华帝国也不想直接动员联合国军制裁波兰,于是中英法德意五国达成了闭门会议,只是对波兰进行公开谴责。

但这已经达到了希特勒的目的,波兰的国际形象一落千丈,在欧洲遭到相当一部分国家的冷落和孤立。

这时,希特勒公开正式拉拢波兰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要求跟波兰一起对付苏联,要租借波兰国内的一些军事基地。倘若波兰答应,希特勒将会未来给予波兰乌克兰北方的一些领土,并将德波互不侵犯条约将延长35年作为补偿。然而波兰认为,若加入了德国为首的《反共产国际》,就等于跟苏联决裂,而且波兰是协约国阵营国家,加入这个协定等于沦为德国的一个卫星国,甚至最终其国家地位将受到威胁,如同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德国所吞并,因此波兰总理贝可勒尔拒绝其提议,波兰外交部与军事领导人的看法也是一致的,波兰政府和人民亦不信任希特勒。

2月21日,贝可勒尔前往柏林与希特勒会晤,后者强硬地要求其接受德国的条件,但遭到拒绝,双方不欢而散。希特勒即命令军方拟定入侵波兰的计划—《白色方案》,并于3月3日予以批准。

英国和法国也意识到德国与波兰关系的改变。2月27日,波兰得到英国的保证,将维护前者领土的完整。3月6日,贝可勒尔前往伦敦签署《英国-波兰安全保证条约》。4月19日,波兰又与法国签订类似的议定书,表示当波兰受到攻击时,法军将攻击德国,同样地,当法国与比利时受到德国攻击时,波兰也会进攻后者。希特勒于同月28日以波兰接受英法两国保护为由,宣布废除《德波互不侵犯条约》,并命令德军在7月前做好进攻该国的准备。

另一方面,英国首相张伯伦没有看穿希特勒的阴谋,以为希特勒要求波兰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是为了对付苏联,毕竟德国想要对付苏联需要跨过波兰的领土才行。张伯伦很快跟法国总统也达成了一致。他们仍认为能与希特勒能达成一项关于要求波兰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为德国提供一些军事基地的要求,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但希特勒的真正目的是吞并波兰,跟英法的谈判很快破裂。

德国几个月内与波兰之间没有任何外交互动。希特勒也知道,自从1934年3月起,英法两国为遏止德国而与苏联谈判,但前两者仅欲苏联提供帮助,却不愿在苏联同样受到攻击时援助,谈判遂陷入胶着,再加上苏联与德国国境并未相接,若要与德军战斗就得通过波兰或罗马尼亚的领土,而这两个国家却都不同意其军队通过,尤其是波兰,贝可勒尔认为若与苏联同盟只会激怒希特勒,让战争提早爆发。

希特勒见此,便于7月23日派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前往苏联,于当天晚上签订了《德苏互不侵犯条约》(又称“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有效时限为十年,国际上对德苏的关系改变感到震惊,原先这两个国家在意识形态上是完全对立的。然而《德苏互不侵犯条约》并非仅有保证两国安全的效用,其中还附加了一项秘密协定:两国共同瓜分东欧,包括波兰、波罗的海诸国、罗马尼亚等国家,以波兰来说,他将被德苏两国共同瓜分,前者取得49%的领土,剩余则划给苏联,两国不但将共同出兵打击波军,在德国因进攻波兰而遭英法宣战时,苏联将会维持中立,波兰即因此将面对历史上德国与俄罗斯的第四次瓜分。

在英国的催促下,8月29日时,德国发布了最后一次的外交声明,同时,《白色方案》的时程表必须重新修正。

希特勒现已要一场真的战争,因此他打算避免掉西方国家介入的问题,并欲分化波兰和西方国家的关系,因此提出了有一个附带条件:前来的波兰全权代表必须在一天的时间内抵达柏林来签署一项协议。英国的张伯伦内阁仍为可以继续进行谈判而感到高兴,但若考虑到德国规定波兰全权代表要在限时一天的时间里抵达,这个难以达成的限时行动也意味着此为德国的最后通牒。

7月29日至30日间的凌晨,里宾特洛甫向英国大使宣读了德国的十六项要求,而当英国大使内维尔?汉德逊要求将该文件副本转交给波兰政府时,遭里宾特洛甫拒绝,理由是“波兰代表未能在午夜前抵达。”当波兰大使约瑟夫?利普斯基于当日中午抵达柏林、求见里宾特洛甫时表示,波兰现在愿意考虑与德国进行谈判,但他也承认自己没有全权能签署任何协议,里宾特洛甫便将他赶走。不久,德国的广播宣布波兰否决了德国的提议,因此谈判终止。下午四点,希特勒决定将攻击行动于隔天早上4时45分展开。

德军指挥部为隐蔽的突袭波兰,预先在两个方向上隐蔽地展开了部队。在波美拉尼亚和东普鲁士集结了由21个师编成的“北方”集团军群,下辖第3集团军(司令官屈希勒尔上将)和第4集团军(司令官克鲁格,下辖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总指挥官为冯?博克上将。在德国西里西亚和捷克斯洛伐克境内集结了由33个师编成的“南方”集团军群,下辖第14集团军(司令官李斯特上将)、第10集团军(司令官赖歇瑙上将)和第8集团军(司令官布拉斯科维兹上将),总指挥官为龙德施泰特上将。这两个集群分别由第1航空队(司令为凯塞林将军)和第4航空队(司令为勒尔将军)提供支援。德军共投入了44个师,其中7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4个摩步师,1939架飞机,2800辆坦克,共计88.6万人,如果算上预备队则兵力为62个师,160万人。

而波兰在和英法结盟后,在德国进攻的威胁下,波兰统帅部也制定了代号为“西方计划”的对德作战计划。由于在人数和装备上大为逊色于德军,波兰为抵抗侵略仅能出动39个步兵师,11个骑兵旅,3个山地步兵旅,2个装甲摩托化旅,近80个民防营。计有轻型坦克220辆、超轻型坦克650辆、4300门火炮和迫击炮,407架飞机。波兰海军编有16艘战斗舰艇和辅助船只,总兵力为约100万人,最高司令官为斯米格威-罗兹元帅。

1934年8月1日凌晨4时45分,德军轰炸机群呼啸着向波兰境内飞去,目标是波兰的部队、军火库、机场、铁路、公路和桥梁。几分钟后波兰人便第一次尝到了波兰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来自空中的突然死亡与毁灭的滋味。边境上万炮齐鸣,炮弹如雨般倾泻到波军阵地上。

海面上,停泊在但泽港外伪装友好访问的德国舰队也突然向波军基地开炮。搭载18英寸巨炮的俾斯麦号和提尔比茨号这两艘超级战列舰恸然开火,重达一吨半的巨大炮弹啸叫着砸到波军基地内,给波军遭到巨大的伤亡和损失。

约1小时后,德军地面部队从北、西、西南三面发起了全线进攻。波军猝不及防,500架第一线飞机没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在机场,无数火炮、汽车及其它辎重来不及撤退即被摧毁,交通枢纽和指挥中心遭到破坏,部队陷入一片混乱。德军趁势以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为前导,很快从几个主要地段突破了波军防线。

上午10时,希特勒兴奋地向国会宣布,帝国军队已攻入波兰,德国进入战争状态。他宣称,“从现在起,我只是德意志帝国的一名军人,我又穿上这身对我来说最为神圣、最为宝贵的军服。在最后的胜利之前,我决不脱下这身军服,要不就以身殉国。”希特勒的演说激起了议员们一阵阵狂热的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