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节(1 / 2)

而此时叶君书正默默做着手头的事,几本书籍摊开在桌面,手拿着毛笔,却没动。

他在想,怎么才能见到阿玙呢?

上次拖家带口去军营看小山和承和,只是军营森严,士兵探亲的亲人也不能进营,只能在外面等人出来,然后在军营外的独立房子里团聚。

真是失策!

他还以为能进军营来个偶遇呢!

没想到就算是廖副尉也不能在没得到特许的情况下私自带他进军营。

要是阿玙一直躲在军营里不出来,那他岂不是一直都没法和阿玙碰面了?

那他们岂不是一直没进展?

叶君书心里急啊!他已经好久没见到阿玙了!

也不知后不后悔戳破这层纸。

叶君书忍不住想,阿玙不会是以这种方式拒绝他吧?

不不不,阿玙不是这样的人,如果他想清楚要拒绝了,一定会亲自跟他说的。

阿玙现在这样的表现,说明他还在考虑中,迟迟无法下定决心,所以才回避他。

这也表明,阿玙心里动摇了……

这是好事。

只是到现在都还没个结果,叶君书心里忐忑不安。

叶君书面上低头沉思工作,实际还在神游。

突然外面一阵骚动,一个同僚激动地跑进来喊道:“宫中来圣旨了!”

这话一出,个个大惊,“真的?!”

“真的!大家已经前往正院候旨了!”跑来报信的人说完就迅速跑走了,似乎去通知其他人去了。

众人一听,连忙将手中的东西放下,一边整理理顺衣裳一边迅速出去,生怕慢人一步。

叶君书也跟随大众出去,他第一次面临这种情况,还觉得挺新奇。

回家还能给孩子们吹一波牛,他也是接过圣旨的人了,想到到时孩子们惊呆崇拜的小表情,叶君书的心情就很好。

不知圣旨是怎样的,叶君书猜想一波,难道是翰林院哪位大佬立了功封赏?

看现场大多是面色激动,并无惧色,想来不会是有人犯了大错。

此时叶君书还没想过,这圣旨竟还跟他有关。

到达院子时,那里已经跪了一大片,最前头的都是官职比较高的,最后面的基本都是他们这批新来的人。

翰林院两大高官江阁老和明鹏展已经早早在这里,正和手持圣旨的太监寒暄。

叶君书跟在同僚后头找了个位置跪下。

他微微抬眼扫一圈,余茂林在他前两排,不好打招呼聊几句,便不说了。

不多时,应该是翰林院的人都来齐了,接圣旨前的流程走完后,很快太监就站在众人面前,江阁老和明鹏展跪在最前头。

太监环视一周,并未马上宣旨,而是突然道:“邓鸿远、叶君书上前听旨。”

叶君书还在想这地面这么冷硬,怪不得古代人更容易得风湿,整天跪来跪去的,能不寒气入体吗?

然后就听到自己的名字。

叶君书愣了愣,他还真没想到圣旨竟和自己有关。

这时邓鸿远已经站起来往前走,叶君书也反应极快的站起来走到最前面,然后后一步远跪在江阁老旁边。

邓鸿远已经先一步跪在明鹏展身边。

传旨太监看两人一眼,随即打开圣旨,朗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之良才,天惠聪颖……特封邓鸿远、叶君书为正六品安抚使,协助晋江一事,钦此!”

叶君书一直在专注听圣旨的内容,心中自是一番激动,没想到,他竟然有机会出差!

晋江民变之事,叶君书思索良久,还和余茂林私底下讨论一番,皆认为是雷声大,雨点小,迟早会平息。

参与叛变的人基本不是正规军,是由民众组成的,质量高低不一,在万千铁骑前,不堪一击。

不过这事闹出来,皇帝面上也不好看,毕竟是他治下的官员贪污引发的,所以说先礼后兵,而不是一开始就以暴制暴。

叶君书亲自去晋江一趟,虽说会有危险,但也是他的机会。

只要这事解决了,他往后的升官路就更顺畅了。

圣旨念完后,众人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随后明鹏展去接旨。

叶君书再是淡定,此时也很激动。

安抚使是临时派任地方的事务官,当遇天灾及边境用兵﹐辄派安抚使“体量安抚”,事毕即罢。

也就是说,他这个官职是临时的,等差事办完,这个官就没了。

他们届时是跟在钦差大臣身边办事,但对他们来说,也是一跃跳级升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