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归说,眼镜却是瞟着还跪在地上的大哥,哪里是她闹事,还不是崔大家个个都不省心。
起身站起,她道:“我得先回镇上,主子等着我还有事呢。”
“弟妹不留下吃顿饭?也能陪陪你那双儿女。”鞠氏道。
梅氏望了望里屋,没丝毫的迟疑,“不了,等下回吧。”
说完,毫不犹豫的转身离开,没一会就听到牛车离去的声音,鞠氏听着就是撇撇嘴,这么狠心的娘,她也是第一回见。
一年难得回来几次,现在回来了连个面都不见,真够狠心的。
“二哥,我怎么有点糊涂啊。”
一旁,崔里凑向二哥身边,刚才的事他是越看越糊涂,大哥为何要说那句话?如果说是一时气急说的,那他也能接受,只是娘的反应未免也太奇怪了吧?
崔万转头,“哦?你看出什么来了?”
崔里挠了挠头,他就是什么都看不出才问得呀,刚要说些什么,跪坐的大哥就起身,崔里也不好再继续问话了。
崔行只觉得一脸臊热,心里是又慌又怕,如果弟弟们知道他不是亲大哥,老爷子去世后是不是就没他家产?想打探又怕漏出破绽,干脆垂头跑了。
接连走了四人,剩下几个也没留着。
刚出了院落,鞠氏没忍住道:“四弟妹的心真不在这,两个小的面都不给见一见,她就真不想?”
自个生得孩子,就一个屋内一个屋外的距离,居然都不见上一面。
“二嫂还没习惯?”朱大英撇嘴,又不是一回两回了,她早就习惯弟妹的淡漠,别说对一双儿女就是对自家男人,弟妹都没对自己主子来得看中。
不过谁让弟妹从小就是跟在主子身边的丫鬟,一辈子以主为重,哪怕现在已经还了她自由身,也改变不了这个认定。
崔小云在旁边听着有些好奇,她问道:“娘,四叔与四婶的亲事是谁撮合的?”
朱大英点了点闺女的额头,“女孩子家家问这个作甚。”
说完,她偏着头问着身边人,“说起来我还真没印象,二嫂你还记得四弟的亲事是何人搓得媒?”
鞠氏左右望了望确定没人后,才小声的道:“是爹。”
“爹?”
“阿爷?”
“嘘。”鞠氏伸出手指头,与向前同样的小声:“我也是偶然得知的,你们千万别说出去。”
两母女点了点头正要保证,身后便传来阴恻恻的一声:“我倒是好奇,夫人是从何而知。”
鞠氏听着熟悉的声音就是吐了吐舌尖,话也不说提着裙摆就往屋里跑。
崔万冷哼哼,夫人可真是会瞒,当初定是听了爹和他的墙角才会说出这话,迈着步子就是追上前。
朱大英瞧着跑开的两人,又是摇头又是羡慕,“瞧瞧都几十岁的人了,还像是个孩子。”
崔家四兄弟,朱大英最羡慕的就是二哥这一房,两人成亲后的十多年,一直没有孩子,偏偏没有吵没有闹,反而恩爱得不行、甜得流蜜。
等有了捷之后,捷之年纪岁小、头脑却很聪明,反而两个当父母的越来越幼稚,这份初心,让人看着就羡慕。
朱大英忍不住道:“小云啊,以后找夫郎就得找你二叔这般。”
崔小云眼珠子转了转,双手捧着肚子就道:“娘,我有些饿了。”
“对。”朱大英立马忘了前言,步子迈快了几步,“家里饭菜早就做好,咱们快些回去别凉了。”
等回到家,饭菜还是温热的。
余氏从灶上端着盘子上桌,“想着会耽误些,我就在灶上把饭菜热着了,味道差了些不过天凉吃热菜好点。”
“能吃就行,还管什么味道。”朱大英说着,对二儿媳是越来越满意。
在众人没察觉之际,他们的桌面上从最开始只能勉强吃饱,到慢慢的变成顿顿能饱肚,接着又多了些肉荤,现在还开始琢磨饭菜的美味。
可以说日子是越过越好。
就连饭时有路过的乡亲,都会忍不住抬头嗅上一嗅,馋得差点流口水。
“爹,我在码头结交了一个兄弟。”
刚刚放下筷子,崔实就忍不住开口,其实在回家后就想说的,只是老屋那边有事,他也只能忍着兴奋忍到现在。
“好事,在外多结交几个朋友是好事。”崔里夸着,虽然不说他是真觉得二小子变化很大,如果换成是他,怕是都做不到二小子那般好。
“我那个兄弟是码头的工头。”崔实介绍着,“这不是马上要来一批船么,他想着再招几个短工,问我有没有人选推荐下。”
崔里脸上变得认真,“这是好事啊。”
“工钱怎么算?”朱大英问道。
“一日三十五文不包吃,工钱日结大概能做十五日。”崔实说得不带犹豫,这些他都是事先问好,“一共要十来人。”
“二弟,这种好事可不能便宜外人。”刘氏没忍住开口,家里肯定没人回去,可是她有娘家兄弟啊。
朱大英白了她一眼,懒得理她。
“二哥,人选的事你是怎么打算的?”崔小云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