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节(1 / 2)

“卖房的是我表舅的邻居,家里人走的差不多了,一个人住不了那么大的院子,有个侄子愿意给他养老,把房子卖了还能存些养老钱。”

老人的遭遇非常不幸,人到了年迈的时候确实需要人照顾,只希望老人的侄子能让他安享晚年。

房子位于礼士胡同,符合褚湘对房子的要求,房间多,单门独院,离清大很近,环境清幽,构造也很合理,褚湘跟瞿瑾铖看过后很满意。

“老人家,这院子我们挺喜欢,想问您的心理价位是多少?”

来之前他们已经私下商议过,只要房子合适,不管老人家出什么价他们都不会有意见。

“这院子是我祖上传下来的,本来我也要往下传,可以人算不如天算,家里头没人了。”

老人家七十多岁,看上去很是憔悴,前些年受了些苦,腿脚有伤,行动不便,近年又添了气喘的毛病,无法独自生活,否则也不能一把年纪还麻烦侄子照顾。

久病床前无孝子,更何况是侄子呢,把房子卖了得些钱,就是安自己的心,安让旁人的心罢了。

有人说不如把房子送给侄子,这样侄子一家给他养老也不亏,但老人家活到这把岁数,经历了战争、动乱和生离死别,知道人心难测,房子给了自己最后一点东西就没了,换成钱,自己留点再给点,总好过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旁人身上。

这就是老人的悲哀,也是人性的悲哀。

“我也不多要,给这个数就成。”

老人家比了个八,就是八千块钱的意思。

这个价钱确实不高,皇城底下,这么好的地段,花八千块钱就能买个四合院,完全就是捡漏。

虽然院子面积不算大,只有一进,正房、耳房、东西厢房并南屋加起来才十间,但褚湘知道,再过十年二十年,翻几十倍几百倍也买不到这样的院子。

但在七十年代,八千已经是顶顶多的钱了,城里正式工一个月工资不过五十左右,八千得不吃不喝存十来年才能存下。

要知道改革开放后才诞生出第一批“万元户”,没有一定的家底不可能一下子拿出八千块的现金,这也是房子很难脱手的原因。

参观了整个院子后,褚湘跟瞿瑾铖决定要了,现在买下找人翻修改造一番,明年差不多就能入住。

瞿瑾铖回到堂屋跟老人家说,“大爷,房子咱们就直接定下了。”

不管是老人家还是陪同他们一起来看房的朋友都有些惊讶,没想到他们决定的这么快。

“这……就定了?”

老人家是既高兴又怅然,最后长叹一口气点头。

“行,那就这么定下吧,身外之物也带不走,转给需要的人也对得起祖宗。”

两人交了一千块钱定金,约定第二天在街道主任的见证下一起去相关部门办理房产过户手续,并支付尾款。

“老人家,屋里的这些家具,您要是有用的也可以直接带走,留个念想也好。”

老人家搬去侄子家住,原本说好房子并家具一起出售的,但褚湘看了看,这些家具虽好,但并不是她喜欢的,还不如交给老人家自行处理。

“好,真是多谢你们。”

老人家拄着拐杖起身跟瞿瑾铖握手,坚持把他们送出院子。

第81章

“房子这么快就定下来了!”

“今天去看挺合适的, 十间屋子,在礼士胡同, 离学校近,周围住了不少清大的教授。人家急着出手, 价格也没多要, 三百多平, 够我们住的。”

陈瑛点头, 手里和面的动作没停。

“那是挺合适的, 等你公婆回来也能和你们住一块儿。”

“妈,不止瑾铖的父母,你跟爸想去住也住的开。”

“我们就算了, 离的这么近,真到了要人照顾的时候, 就让你弟照顾,我跟你爸生他不就是为了养老嘛。”

陈瑛这话半是认真半是说笑, 卫东本就是意外的惊喜,他们人到中年才怀上的,自然不是为了“养儿防老”“传宗接代”才生。

另一个, 卫东一直在外参军,等父母老了也不知道他是什么光景, 如果像现在一样在外省,父母不见得愿意去。

“对了,你那天说的亲怎么样,有结果了没有?”

“两人第一印象不错, 先当朋友一样处着,现在年轻人不是喜欢自由恋爱嘛,我也没说的那么直白,看他们自己怎么发展。”

“他们还年轻呢,才二十出头,你弟都快三十了。”

“妈,你放心,之前我离得远管不了,现在我回来了,不会不管卫东的。”

这老太太恐怕是真急了,褚湘决定回去就发动身边的朋友同事帮忙找找有没有合适卫东的对象。

“我给瑾逸写了封信,让他以父亲的名义赠一笔资金给政府,用来支持家乡建设,之后我再找相关部门沟通,看家里的老宅能不能退回来,成功的话等父母回来给他们一个惊喜。”

褚湘没想到他想的是这个办法,“如果老宅能拿回来就太好了,爸妈肯定很高兴。”

对父母而言那就是一个念想,充满了他们的回忆,褚湘想起礼士胡同的那位老大爷,万分不舍才卖了院子,走的时候眼眶红透,偷偷抬手擦泪,特别让人心酸。

“希望一切顺利吧。”

瞿家早年移居海外,大运动中虽然没有被定义为“h五类”,但他们属于有海外关系,不过瞿瑾铖看首都有很多类似的情况,房子是可以返还的。

买房后两人就开始重新规划翻修,屋子原本的装修风格偏老式,也不符合他们自身的生活习惯,褚湘希望把院子利用起来,种上果蔬,搭个亭子,夏天可以纳凉,院角再围一个小鱼塘,养些金鱼、乌龟,让孩子们亲近小动物。

…………

时间一晃到了寒假,经过两个月,房子翻修初见成果,褚湘第一次带两个孩子一起去礼士胡同。

正屋、耳房坐北朝南,正屋面积很大,可以做堂屋,两间耳房一间做厨房,另一间做书房,东西厢各三间,两个孩子一人一间,大门在东南角,左侧有一个小房间,可以用来当库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