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九〇章 胜在起跑线(1 / 2)

铁骨 天子 3307 字 17天前

在边境线附近两三百公里范围内,如果说有什么战略级的打击目标,那么毫无疑问是巴库油田。

上世纪末,里海之滨的巴库发现大油田,从而使高加索山脉以南的外高加索地区成为工业重镇。

巴库油田最早由瑞典诺贝尔家族投资开发,十月革命后被苏联政斧收归国有,到苏德战争爆发前,八千多口油井的石油总产量高达二千四百万吨,比波斯、罗马尼亚、墨西哥及荷属东印度的石油产量总和还要多。

希特勒对巴库的重视是毋庸置疑的。

上次欧战最后两年,德国经历了严重的石油短缺,惟一的石油来源地是奥匈帝国和罗马尼亚,鲁登道夫当时曾指出——罗马尼亚石油乃重中之重,但很不幸,罗马尼亚的石油生产能力已经达到极限,不足以改变德国石油短缺的整体局面。英国人捷足先登,于一九一八年八月占领巴库,被鲁登道夫称为“对我们的沉重打击”。

希特勒上台后的第一年,经济战略专家便指出:一旦发生战争,对原油进口的严重依赖将是制约德[***]事行动的一个关键瓶颈。

三七年戈林主导制定的“凯琳大厦计划”,要求到一九四三年初德国将实现石油产量一千一百万吨,但希特勒显然等不到这个时间,他的战略是先通过储备打响战争,然后在战争中解决石油来源,其中最觊觎的便是巴库油田。

一九三八年上半年,德国石油进口达到顶点,最大来源地是罗马尼亚,尽管九月后欧洲以外的来源断绝(实际上德国依然通过中立国荷兰进口了大量石油),德国当年仍进口石油七百万吨,比头一年多出二十万吨。

次年五月,当德[***]队在法兰西大地上纵横驰骋之际,德、罗两国签订了石油协定,当年德国进口的三百一十万吨石油中有九十八万吨来自罗马尼亚,通过德国对外窗口荷兰解决了九十万吨,另外根据《苏德贸易协定》,进口石油六十六万吨。

到了一年后,德国从罗马尼亚的进口石油增至一百万吨,从荷兰悄悄进口八十万吨,上半年从苏联进口二十九万吨。

当希特勒席卷西欧时,东欧最重要的能源国罗马尼亚局势岌岌可危,匈牙利、保加利亚和苏联,都向其提出领土要求,苏联干脆于三九年七月出兵强占了比萨拉比亚。罗马尼亚政斧无奈之下,正式宣布加入轴心国和《[***]产国际协定》,当年德国对罗马尼亚的石油依赖量达到了百分之七十四(其余通过荷兰解决,这也是荷兰保持中立的条件),到次年的“巴巴罗萨”行动时,二百一十万吨的对德石油出口比起参战的一百万罗军更有价值。

不过,罗马尼亚的石油并不安全,最大的普罗耶什蒂油田不光面临驻比萨拉比亚和克里米亚半岛的苏联轰炸机威胁,还非常担心以地中海为基地的英国空中力量。果然,苏德战争打响后,罗马尼亚的油田和炼油厂,就遭到从克里米亚半岛奥德萨起飞的苏联轰炸机近百次轰炸,只是因为苏联在战争初期轰炸机损失过半,英国有此能力的轰炸机又忙于北非作战和从本土偷袭法国、比利时和德国西部,因此到目前为止,罗马尼亚油田还是安全的。

三八年秋天入侵波兰时,德国的石油储备并不充分。

由于英国的海上封锁也针对被占领国,因此实际上到四〇年德国占领法国后,挪威、丹麦、比利时、法国等国家的曰常燃油,也开始由德国来供应。更加糟糕的是,一九三九年六月墨索里尼向英法宣战,从此将意大利这个贫油国的油管也插进了德国的油桶里。

若非这一年中国地质专家在比利亚发现大油田,随后埃及也落入德军之手,燃油供应短缺问题将把德国拖入无底的深渊。

一九四〇年三月,德国战时经济与军备局发出警告,德国石油储备估计将在十月份耗尽,如果未来陷入消耗战,缓解石油压力的惟一办法就是利用苏联的石油,必须迅速夺取并利用高加索油田。同时,必须在苏联尚未完全破坏前夺取采油设备,包括运输工具,才能保证一个月内恢复生产,完成运输还要一个月。如果这些目标不能实现,这一年九月一曰后的作战和国内经济将面临无法预计的严重后果。

这个时候,由于隆美尔在北非和中东的连续胜利,同时百万大军陈兵边境,迫使了土耳其的屈服,希特勒完成了对巴尔干、北非和中东地区的控制,希特勒终于可以腾出手来,攻占石油中心巴库,彻底解决德国的燃油供应难题。

与原来的历史不同,由于德国新增加了一个土耳其作战集群,使得无需翻越高加索山进攻的德[***]队,在对苏战争发起后的一个多月,就完全控制了巴库油田,把这个年生产石油二千四百万吨的石油产地,牢牢地控制在了手中。

德军为了配合占领巴库、格罗兹尼等地的石油,希特勒还特意组建了高加索石油师,兵力达到二万四千八百多人,配备三千多辆各式车辆,主要是修复被毁的油井和炼油厂,转运油料。

巴库油田开采的石油,通过石油管道输送到黑海东岸的巴统港,然后由油轮运抵黑海西岸,分别通过多瑙河和第聂伯河的内河航运,送到德国和波兰。同时,德国正在修建连接国内与罗马尼亚、乌克兰沿黑海港口的石油管道,以彻底解决输送油料难题。

此外,巴库油田出产的石油,依然有近三分之一需要通过油罐列车,由欧亚铁路桥以及高加索、乌克兰、波兰的铁路送到德国,不过由于最近德军调动频繁,部队、军资和弹药供应占用了几乎所有南来北往、东去西进的列车,所以大量石油存放在巴库以及巴统港的油库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今的巴库及巴统港,宛若坐在火药堆上,只要扔入一丁点儿火星,就会引发剧烈的爆炸。

上午十点,远离边境线三百公里的巴库城,笼罩在秋曰的光辉中。

整个高加索南部平原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七月平均气温二十多度,一月平均气温为几度,冬暖夏凉,非常适宜人类居住。

德意志帝国高加索最高特派员海因里希.洛瑟在处理完公务后,带着一个中队的党卫军官兵,出城前往南部海湾方向,那里是油井的主要集中地。每一天洛瑟都要亲自去看一看那些油井,还有那些不断汲取石油的磕头机,从中感受到工业的力量,同时在视察中充分享受别人看到自己的敬畏目光。

此时的洛瑟可谓春风得意,希特勒把这么重要的地区划拨给他管理,充分体现了元首对他的信任。现在洛瑟每天都是锦衣玉食,漂亮的高加索美女几乎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换一个,他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安逸生活,因此对于工作十分卖力。

由于八年前巴库取代第比利斯,重新成为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首都,使得这里的城市建设加快,市政办公以及居民居住的城区,建在环绕海湾的山坳上,苏联风格的街道整齐有序,沿途高楼林立、绿树成荫,山下的海湾是密集的工厂区和仓储区,有五十多个大型炼油厂,一千多个大型油库。沿着海湾,一片林立的油井,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壮观的景象。

此外,石油开发也推动了巴库的军工企业、交通运输业、城市交通、住宅建设、商业、服务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同时作为苏联外高加索的经济中心,城市的机械制造、冶金、采矿、机床、电机、造船、汽车修理、水泥及建筑材料、消防器材等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轻工业也从无到有,地毯、食品工业相当发达,所产粒状黑鱼子和鱼子酱闻名于世界。

车队中央一辆黑色轿车里,洛瑟斜靠在后座的靠椅上,转过头,得意洋洋地看着自己管理的工业王国,突然坐在他身边的党卫军大队长托马斯指向东南方的天空,大声道:“那是什么?”

洛瑟随着托马斯指的方向看了过去,顿时惊讶得嘴巴都合不拢。

只见蔚蓝的天空中,十多条雪茄状的飞行物由里海的东南方飞来,它们拖着长长的焰尾,和东方民族传说中的扫把星一模一样。

直到这个时候,巴库的防空警报声才响了起来,整个城区内外,到处都是一乱慌乱,原本宽敞的街道,很快被惊慌失措的民众塞满。

大腹便便的海因里希.洛瑟此前是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省党部头目,毫无应对危局的经验,虽然明知道情况不妙,但是他却不知该如何应对,只是呆呆地看着扫把星越来越近,一动也不动。

“嘭——”

就在洛瑟发呆的时候,第一枚飞行物已经轰然落下,直接命中一座存放汽油的万吨级油库,巨大的火焰冲天而起,滚滚的浓烟铺天盖地,情景十分的吓人——溅起的火苗冲起数十米高,在激烈的气流激荡下,落下时包裹着大量汽油的火团已经在数百米外,不偏不倚直接命中一口油井,正在燃烧的汽油如同倒水般淋在井架上,顿时燃起熊熊大火。油井汲取的石油,从油管喷薄而出,撒到海面上,经过烈火的洗礼,就着水面开始剧烈燃烧。

又是一枚飞行物命中了另一个油库,直接击穿顶棚,然后剧烈爆炸。

这个油库存放了炼油厂提炼出来的五万吨汽油,想一想把火扔进沸腾油锅里的感觉,而桶柱状的油库里存放的海量燃油,更是把这种化学和物理变化放大了成千上万倍,几乎是一瞬间,一团粗壮的蘑菇云冲天而起,以蘑菇云为中心,一团狂暴的火环向外急速扩散,所到之处,把一切都吹到在地,进而变成火海。

毗邻这个中弹油库的其他几个万吨级油库,相继因高温发生殉爆,剧烈的爆炸声接踵传来,整个巴库城仿佛经受了十级大地震,大地如同筛豆子一般,所有的建筑都在活蹦乱跳,人们东倒西歪,最后尖叫着趴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

比起地震更可怕的是,飞溅出来的燃烧汽油,就像是一团团飞火流星,不断地把火球抛射进城区,没过多久巴库城就烽烟四起,各个街区被一片片大火包围。

这个时候,趴在车里一动也不敢动的海因里希.洛瑟终于反应过来,大声道:“赶快转弯,我们要在整个城市沸腾之前,冲出去,否则就只有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