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摸摸鼻子,“咳”一声,“好,我出去,向娘娘请个安。”
董嬷嬷盯着皇上的背影,感叹,“没想到皇上与姑娘关系这般好,看到你们这样,娘娘就放心了,她一直担心您和皇上处不好关系,怕护不住您。”
柴未樊垂头,“姑母很好,表哥也很好。”
他出去后,柴未樊继续认真包面粉,两刻钟后,面粉包糖汁新鲜出炉,再配上几片翠绿的荷叶,端几盅甜汤,柴未樊命人端去正殿。
没想到皇上还没走,而且坐在座椅上惬意又舒适,一副要尝吃的模样。
惠太妃笑着说:“正好,你表哥来了,顺便让你表哥尝尝。”
柴未樊吩咐盛盏她们将东西分几份,一份给姑母,一份给皇上,一份给董嬷嬷,还有一份给自己留着,不知为何,她居然罕见有些紧张。
皇上夹起面粉包糖汁放到嘴里,闭上眼,慢慢品尝,柴未樊紧张地盯着他看,片刻,他睁开眼,笑:“很好吃。”
柴未樊顿时松口气,抿唇笑起来。
第60章
待柴未樊厨艺小成,惠太妃说:“你在宫里这么长时间,锦衣玉食,安好周全,全赖各宫主子的照料和看顾,你做的这些精致糕点,不妨各宫送去一些,也算是你的一片孝心,还有长乐宫那里,也别忘了送去一些。”
柴未樊应下,转头吩咐盛盏将她做的糕点分为几份,送到各宫去,长乐宫那里也送一份。
盛盏点头,转身待走,想到什么,又停下来,转头,迟疑,“姑娘,皇上那里呢?”
前几日皇上刚在永和宫品尝过她的糕点,后又时不时派小太监过来专门拿她亲手烹饪制作的汤肴和糕点,所以盛盏才有此疑问。
柴未樊沉吟几许,说:“既如此,紫宸殿那里就别送了。”
“是。”
她送去东西后,各宫又一一回馈礼品,有的回馈绫罗绸缎,有的回馈珠宝首饰,至于温太嫔则亲自带着二公主过来了。
还带着二公主的回礼——也是她亲自烘烤的一份糕点。
各自给姑母和温太嫔请过安,惠太妃请温太嫔坐下,含笑道:“什么日子,把妹妹给盼来了。”
温太嫔命令身旁的宫女将带来的盒子放下,转头对惠太妃说:“巧了,采儿也在学厨艺,看见樊儿送些糕点来,她也忍不住将自己做的东西带过来让您和樊儿尝尝。”
惠太妃笑:“原来如此,真是难得,采儿一向是乖巧懂事的孩子。”
柴未樊微笑着看向身旁的二公主,二公主却低下头,悄悄红了耳垂。
惠太妃吩咐人将糕点拿出来,每人一份,她拿起筷子,浅尝一口,忙点头,夸赞,“不错,不错,十分入口。”
边打量惠太妃的脸色,温太嫔边说:“妹妹瞧着,采儿和樊儿都在学习厨艺,不如让她们一起,也好有个伴。”
闻此言,柴未樊怔住,温太嫔这话……有些不合适吧,在一起学习厨艺,彼此之间的一些绝技难免会看到,若是她或者二公主询问董嬷嬷她们,她们总不能不说,当然她和二公主肯定不会过问,只是眼睛在那里,难免会看到。
而这件事,她这方明显处于劣势,姑母身边的董嬷嬷所会的糕点在糕点大家面前也不虚,毕竟姑母出身世家大族,而温太嫔只是一个普通官宦之家,身边能有什么好厨艺的宫仆。
柴未樊径自深思,突然,二公主站了起来,胳膊僵在两侧,双拳握紧,结结巴巴道:“娘娘,我,我不喜跟人一起,我一个人,挺,挺好的。”
温太嫔蓦然起立,呵斥她,“就是治治你那孤僻的性子,才让你和樊儿一起,你们二人既同在上书房学习,一起学习厨艺不正好吗?”
二公主眼里噙泪,“母妃……”
温太嫔叹口气,不再看她,转而对惠太妃说:“姐姐,妹妹这里正好有个擅长刺绣的奴婢,您若不嫌弃,就让樊儿过来同采儿一起学学。”
惠太妃悄无声息看向董嬷嬷,董嬷嬷微不可见地点点头。
她立即笑道:“妹妹这个提议甚好,姐姐正觉得樊儿一个人孤单得很,有采儿陪着她正好。”
温太嫔立即喜笑于颜。
柴未樊拉着二公主去自己房间,刚坐下,二公主立即站起来,满含歉意,“对不住,我,我……”
拉住她的手,柴未樊温和一笑,“快坐下,对不住什么?以后我们一同学习厨艺,我只有开心的份。”
二公主面色稍缓,只是还有些低落和歉疚。
柴未樊只好拉着她的手,说:“我还能跟你一起学刺绣,想想就开心,姑母这里可没什么刺绣能手,你是没见到我的鞋袜,丑得不能看。”
听到此话,二公主“噗嗤”一下笑出声,这才彻底放开来,她坐下来,拘谨又矜持道:“嗯,我们一起学。”
柴未樊微笑,总算哄住二公主了,不过她说这话原也不算错,虽然温太嫔这话一开始不大合适,但后来说让她一同去学刺绣,也算互有交换。
二公主望着她,突然说:“你也被惠太妃娘娘观望那个了嘛?”
“那个?”柴未樊疑惑。
“就是,就是,婚事。”二公主十分小声道,说完,她脸上已是一片红霞。
“啊?”柴未樊吃惊,也不禁带上几分羞涩,她年才十三,二公主应与她同龄,没想到温太嫔娘娘居然已经给二公主观望婚事了。
那姑母呢?突然让她学习厨艺也是为着这个吗?柴未樊出神。
温太嫔坐了会便离开了,此后柴未樊有时间便去良华殿学习刺绣。
按下不提,柴未樊除了给各宫主子和长乐宫送去了些,还给教她的几位老师也送了点,新年过后,老师们回到宫廷给她们授课,第二日,张夫子便叫住了她,问她。
“我年前讲的《阶台讲义》可曾融会贯通?”
本以为会得到夸奖的柴未樊立即低下头,乖乖说道:“还不曾,学生,尚有几处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