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亦称为“母范”,原料可选用陶或木、竹、骨、石各种质料,而已经铸好的青铜器也可用作模型。具体选用何钟质料要视铸件的几何形状而定,并要考虑花纹雕刻与拨塑的方便。
以形状细长扁平的刀、削,可以用竹、木削制而成;较小的鸟兽动物形体可以用骨、石雕刻为模;对于形状厚重比较大的鼎、彝诸器,则可以选用陶土,以便拨塑。
从出土发掘来看,陶范最为常见。陶范的泥料粘土含量可以多一些,混以烧土粉、炭末、草料或者其它有机物,并掌握好调配泥料时的含水量,使之有较低的收缩率与适宜的透气性,以便在塑成后避免因为干燥、焙烧而发生龟裂现象。陶模的表面还必须细致、坚实,以便在其上雕刻纹饰。
泥模在塑成后,应该使其在室温中逐渐干燥,纹饰要在其干成适当的硬度时雕刻。对于布局严谨、规范整齐的纹饰,一般先在素胎上用色笔起稿而后再进行雕刻,高出器表的花纹则用泥在表面堆塑成形,再在其上雕刻花纹。
泥模制成后,必须置入窑只焙烧成陶模才能用来翻范。
“那是.......制范!”又是一些稀奇的画面出现了,欧阳纪成艰难的吐了一下口水,他难以相信,那些看似精美的青铜器,甚至是巨大无比的青铜器都是这样铸造而成的.
他终于知道这些画面在做什么了,这就是铸器当中的一个最主要的程序,制范.
一件器具的好坏,都在这制范上,制范如果出现任何的疏漏,那所铸出的器具也会相应的出现一些缺点与弊端,由此可见,制范是何其重要了.
制范亦要选用和制备适当的泥料。其主要成分是泥土和砂。一般说来,范的粘土含量多些,芯则含砂量多些,颗粒较粗。且在二者之中还拌有植物质,比如草木屑,以减少收缩,利于透气性。
范的泥土备制须极细致,要经过晾晒、破碎、分筛、混匀,并加入适当的水分,将之和成软硬适度的泥土,再经过反复摔打、揉搓,还有经过较长时间的浸润,使之定性。这样做好的泥料在翻范时才得心应手。
从模上翻范技术性很强,是块范铸造技术的中心环节。对于较简单的实心器物象刀、戈、镞等,只需由模型翻制两个外范即可,此种外范称为二合范。
待这个制范的画面消失,又是一个奇特的场景出现了,这个叫做浇注.
将已焙烧的且组合好的范可趁热浇注,不然需在临浇注前进行预热。预热时要将范芯装配成套,捆紧后糊以泥砂或草拌泥,再入窑烧烤。预热的温度以400-500度为佳。焙好的型范需埋置于沙(湿沙)坑中防止范崩引起的伤害,并在外加木条箍紧,也是为了防止铜液压力将范涨开。
范准备好后,将熔化的铜液(1100-1200为宜)注入浇口。器物之所以倒着浇,是为了将气孔与同液中的杂质集中于器底,使器物中上部致密,花纹清晰。浇入铜液时应该掌握好速度,以快而平为宜,直到浇口于气孔皆充满铜液为止。待铜液凝固冷却后,即可去范、芯,取出铸件。
一次浇注成完整器形的方法叫“浑铸”,或“一次浑铸”,或者“整体浇铸”。商周器物多是以此方法铸成。凡以此方法铸成之器,其表面所遗留的线条是连续的,即每条范线均互相连接,这是浑铸的范线特征。
“这铸造的是青铜器?”欧阳纪成终于知道了这些画面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