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节(1 / 2)

策行三国 庄不周 3627 字 23小时前

“哦?”见荀彧主动献计,天子很满意。荀彧有好些时间没有这么积极了。看来刚才自己的提醒起了作用,那个聪明睿智的王佐又回来了,而且离袁绍又远了一步。孙坚入朝,就等于挤压袁绍在朝中的势力,荀彧不可能意识不到这一点。

“宗室者,朝廷之屏藩也。如今天下大乱,正需要宗室支持。陈王宠德才兼备,忠君爱民,可为朝廷砥柱。他射艺无双,被孙策礼聘为射师,教授其弟妹习射。如果陛下召他入京,则陛下又多一强援,还可习射观德,练就上乘射艺。”

天子又惊又喜,还有一丝不满。“宗室中竟有这样的人才,为何没人提起?速速为我解说。”

第1162章 失道寡助

王允坐在阶前,静静地看着院中扶疏的树影,一动不动。

许攸站在他面前,低着头,两只眼睛却盯着王允,不肯罢休。王盖、王晨站在一旁,也盯着王允,脸色很难看。只要王允一声令下,他们就把许攸轰出去。

王允很疲惫,疲惫得什么也不愿意想,只想一头躺倒。可是他也清楚,他不开口,许攸是不会走的,王盖、王晨虽然年轻,也有一身不错的武艺,但他们都不是许攸的对手。

许攸是什么样的人,他最清楚不过。

“子远,朝廷已经这样了,本初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哪怕就是拨个三五万石,先把朝中大臣的俸禄发了,也能收拾一点人心。朝中诸君为了他,可是不惜代价啊。他这么做,就不怕人寒心?”

许攸有些尴尬,却还是不肯让步。“王公有所不知,盟主如今只有冀州在手,不像孙策坐拥三州,供养大军都有些勉强,哪里还有余力接济朝廷。盟主说了,他对诸君的帮助铭记在心,击败孙策后会一一酬谢,绝不使诸君失望。当务之急是要让孙策捉襟见肘,不能让他有喘息之机。盟主估算过了,孙策已是强弩之末,撑不了多久。只要抽空他的粮食,届时盟主南下,孟德东进,最多一冬一春,即可击败孙策,尽取荆豫两州。诸君不会连这几个月都支撑不住吧?”

王允无可奈何。他知道现在不管他怎么说,袁绍都不会给他一点粮食,只能自己想办法。好在朝中大臣毕竟不是普通百姓,家里多少有些积蓄,几个月还支撑得住。

许攸虽然有耍无赖的嫌疑,但说得也有道理,大战在即,不宜让袁绍分心。冀州的实力虽然强,却不是完全由袁绍做主,冀州人才不会慷慨到拿粮食来支持朝廷的大臣呢。他们说不定更希望朝中的这些大臣多饿死几个,将来就没人和他们争权夺利了。

王允让王盖去请司徒士孙瑞。士孙瑞很快就来了,还带来了赵温刚刚送回来的消息。赵温赶到析县,和张纮见了面,费尽了口舌,终于求得张纮松口,让三十万石粮食入关。但张纮提出了一个要求:这些粮食只能用于赈灾,不能用于发放朝廷官员的俸禄。

这个要求让他这个司徒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境地。很显然,孙策知道他们倾向袁绍,不会支持他,所以他干脆把这个矛盾挑明,撕破了脸皮。按理说,这时候袁绍应该主动站出来,哪怕是形式上,也要送几万石粮食来救救急,以示对他们支持的回报,没想到袁绍还是一毛不拔。

韩遂、马腾支持孙策,孙策就想方设法的筹集粮食,帮他们渡过难关。他们支持袁绍,袁绍却坐视他们挨饿,一粒粮也不给?一个世家子弟,以仁义名著天下,到头来还不如一个寒门武夫讲义气,这让士孙瑞有种看错人的感觉。

他懒得和许攸多纠缠,通报了一下情况就托言救灾事务繁忙,拂袖而去。

……

士孙瑞回到司徒府,司徒掾刘巴正在前庭走廊下和侍中刘晔说话,见士孙瑞怒气冲冲的进来,两个相互看了一眼,一起走了过来,向士孙瑞行礼。士孙瑞压住火气,示意刘晔入座。

“子扬,有事?”

刘晔苦笑一声:“幽州出事了,段训被公孙瓒胁迫,杀了幽州牧刘虞。”

士孙瑞一下子愣住了,长身而起。“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士孙公,你还是让来报信的幽州从事田畴亲自说吧。他最了解情况。”

“快请,快请。”士孙瑞连声说道。

刘晔出去,时间不长,领着田畴进来了。田畴二十多岁,很年轻,但身材高大,矫健过人。他来到士孙瑞面前,一句话还没说,扑通一声跪倒在士孙瑞面前,放声大哭。

“请为刘使君报仇,声张正义。”

士孙瑞连忙离席,将田畴扶起,安慰了几句。田畴控制住感情,把他收到的消息刚刚说了一遍。公孙瓒贪图孙策的粮食、宝货,抢劫胡市,杀戮胡人,刘虞发兵攻击公孙瓒不胜,反被公孙瓒俘虏了。使者段训慑于公孙瓒淫威,不能坚持正义,居然以叛逆的名义杀了刘虞,还要传首京师。

士孙瑞听得心惊肉跳。幽州牧刘虞被杀,杀人者是北疆名将,白马将军公孙瓒,公孙瓒背后站在讨逆将军孙策,这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这是袁绍与孙策交锋的序幕啊。当所有人都以为袁绍会是进攻一方,孙策会是防守一方的时候,没想到孙策却率先发起了攻击,而且是在幽州。

刘虞被杀,袁绍绝不会坐视公孙瓒控制幽州,他必然会攻击公孙瓒。如果不能速胜,那秋后对兖豫的进攻就会受到延误,甚至可能不得不取消。对孙策来说,这无疑是神来一笔,用几船粮食和货物就调动了袁绍,让他首尾难顾。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就全局而言,孙策无疑抢占了先机,而且展示了高超的全局观。

士孙瑞按捺着心中不安,看向田畴。“幽州现在形势如何,公孙瓒控制了幽州几郡?”

田畴泪流满面,咬牙切齿地说道:“公孙瓒穷兵黩武,不得人心,幽州士风强劲,岂会屈服于他。只是刘使君新殁,群龙无首,请朝廷下诏切责公孙瓒,并指派名将良臣,统属幽州士民,击破公孙瓒,为刘使君复仇。”

士孙瑞沉吟不语。刘虞死了,司徒府的确应该任命新的幽州刺史或者幽州牧,但他也清楚,袁绍对幽州觊觎已久,有此良机,不会不想把幽州抢到手中,他这时候任命谁去幽州都不合适,最好的办法是拖着不办,等袁绍上表,然后以朝廷的名义批准。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觉得这样并不妥。他看了一眼刘巴,又看了一眼刘晔。这两个年轻人都是佼佼者,他们刚才在一起商量这件事,应该有想法。他们俩都是新入朝,与袁绍没什么瓜葛。

“子扬,你有什么建议?”

刘晔欠身施礼。“士孙公,幽州是北疆屏障,又有乌桓、鲜卑等胡人杂居,士马强劲,渔阳突骑更是闻名天下,非并州匈奴、凉州羌可比。先帝知其中利害,这才安排宗室重臣镇守,刘使君在幽州数年,深得幽州胡汉之心。公孙瓒镇守北疆多年,也是有功之臣。如今两人不和,以至于相互攻杀,幽州分裂,不知所归,恐怕胡人会趁势而起,非强臣不能镇之。且公孙瓒骁勇善战,亦非等闲人所能对付。若所授非人,只会让幽州更乱。希望士孙公能从长远考虑,仔细斟酌人选,稳住幽州,莫使蛮胡坐大。”

士孙瑞点点头,他听懂了刘晔的提醒,也听出了刘晔的言外之意。幽州很重要,应该控制在朝廷手里,不能由袁绍直接掌握——胡人什么的都是借口。如果是之前,他会对刘晔的建议不予理睬,可是现在,他自己对袁绍也产生了动摇,刘晔的建议可谓是不谋而合。

他沉吟良久。“你们可有合适人选?”

刘晔和刘巴互相看了一眼,异口同声的说道:“卧虎张则。”

第1163章 自食其果

士孙瑞连连点头。张则是汉中人,不久前平定汉中,张则立有大功,正该封赏。他转历诸郡,所在皆有威名,曾任护羌校尉,羌人震服,是一个能文能武的能臣,而且对朝廷忠心耿耿,正适合去幽州这种地方。由他掌握幽州,朝廷无疑又多了一分力量。

士孙瑞对刘晔非常欣赏。这个年轻人话不多,但总能在不可能处发现机会。刘氏宗室有这样的子弟,大汉怎么可能就这么亡了?士孙瑞不禁又想起刘虞的儿子刘和,那也是一个允文允武的年轻英俊,为了朝廷,不畏险阻,只可惜被袁绍所用,兵败豫州,现在驻扎在徐州,也是可用之人。

士孙瑞随即和刘晔、刘巴商量了一番。刘晔也觉得可行,但他提醒士孙瑞,刘和父子和袁绍有说不清的瓜葛,朝廷不能和他们走得太近,以免引起孙策的不满。刘虞被杀是一个机会,礼不伐丧,孙策会暂缓对刘和的进攻,如果朝廷能趁此机会将刘和争取过来,让他脱离袁绍,又与孙策保持一定距离,刘和也可能为朝廷所用。

士孙瑞觉得有理。这件事牵连甚广,他不能一个人决定,便让刘晔先赶到南山,与荀彧商量,如果可行,再商量具体方案。刘晔大喜,立刻带着田畴出城,赶往南山天子行在。

得知刘虞被杀,荀彧也觉得形势严峻,不能掉以轻心。听完刘晔的建议,他几乎没什么犹豫就答应了。幽州是战马的重要产地,也是汉军骑士的主要来源,应当尽可能掌握在朝廷手中,当初委任刘虞为幽州牧正是出于这个目的,没想到刘虞理政有方,军事太弱,居然死在公孙瓒手中。张则文武兼备,他如果接任幽州,比刘虞更合适。

荀彧也向刘晔转告了天子的意思,天子要召孙坚入朝,还想和孙家联姻。刘晔表示赞成。关中遭受旱灾重创,人口流失严重,又急需粮食支援,袁绍坐视不理,一心备战,只有孙策愿意输粮关中,朝廷应该有所表示。荀彧的担心有道理,孙策的确有可能尾大不掉,即使是现在输粮关中也未必就是他愿意的,但他这么做了,至少说明他身边的文武心里还有朝廷,而且能影响他的决定,至少在短时间内,孙策不会像袁绍那样狂妄自大,无视朝廷,以诏书行事。

袁绍出兵在即,双方很可能会形成对峙局面,这是一个好机会,用得好,朝廷不仅能渡过眼前的难关,还有可能与袁绍、孙策形成鼎足之势,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如果用一桩婚姻就能起到牵制双方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况且孙策野心勃勃,他不可能尚公主,不过他有个适婚的妹妹,如果能促成天子与孙家的婚姻,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孙坚年方不惑,如果入朝为卫尉,他至少可以再活二十年。有他压制着孙策,孙策实力再强,哪怕是权倾朝野,也很难跨出那一步。有了这二十年,朝廷就有了回旋的时间。大将军擅权又不是没有出现过,哪一次不是天子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