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节(1 / 2)

策行三国 庄不周 4084 字 23小时前

孙策勒住坐骑,打量了一眼河对面,看到了被甲士、大盾重重保护的荀衍,也看到了藏在大盾后面鬼鬼祟祟的狙击手,不禁笑了一声。

荀衍是个聪明人,虽然未必如史上所说“当今无对”,智商却绝对在平均水准以上。初次领兵,该有的套路都有了,说明之前下过功夫,并不是头脑一热就上阵。

当然,部署狙击手只是必选动作,能不能成为真正的名将,关键还是要看自选动作。两人相搏可不是看姿势标准不标准,而是看能不能抓住机会致命一击。

孙策踢马上前,大声喝道:“对面可是荀休若么?孙策在此,敢一战否?”

孙策的声音很大,却又不声嘶力竭,即使隔着百余步也字字入眼。见孙策挑战,荀衍本该针锋相对,但他张了张嘴,觉得自己还是不说话为好,就算能控制住情绪,不让声音发颤露怯,他也没有孙策这般黄钟大吕般的音质。

长这么大,就算与人争论学问,他也没这么大声说话过。

荀衍冲着韩猛使了个眼色。韩猛会意,猛地一挥手,一声断喝,几名早就准备好的射手扣动弩机,射出羽箭。弓弦声未绝,五枝羽箭已经飞过百步宽的水面,来到孙策面前。

几乎在韩猛下令的同时,刘虎、刘磐一跃下马,闪身来到孙策马前,人手一面大盾,护住孙策,只露出孙策的脸。“笃笃笃”几声闷响,四枝弩箭射在盾牌上,只有一枝箭射得有点高,直奔孙策面门而去。孙策抬起马鞭,信手一挥,就像赶走一只苍蝇一样将射到面前的羽箭扫落。

颍水西岸一片死寂,从荀衍到普通士卒都张大了嘴巴。这可是六石弩,射程远达两百步以上,百步外依然有射穿甲胄的可能,速度可观,居然被孙策用马鞭击落,这人的眼力、反应有多少快?

相比之下,那两名持盾勇士的敏捷就不值一提了,虽然单独看,这两人也快得令人咋舌。

没等荀衍等人反应过来,对面“嗖嗖”两声轻响,两枝羽箭呼啸而至,两名刚刚发射完毕,正在上弦的射手中箭,闷哼一声,向后便倒,其他一人咽喉中箭,挣扎了两下便不动了,另一个肩部中箭,虽不致命,却被射穿了身体,鲜血沿着箭杆往外喷,痛苦的呻吟着。

离得近的韩猛等人惊骇不已,面面相觑。相隔百步,能如此迅速的反击,而且两发两中,一死一伤,这等射艺堪称神技。孙策身边不仅有神箭手,而且不仅一个。他们想用强弩狙击孙策,简直是自不量力。

荀衍也被吓得心脏怦怦直跳,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他可没有孙策那样的本事,他身边的甲士也没有那两名勇士的矫健敏捷。孙策如果让人狙击杀,他十有八九要受伤。

“荀休若,我以赤子之心待你,愿与你公平一战,你却只会暗箭杀人吗?”孙策再次朗声笑道:“汝颍多奇士,你这算哪一奇?”

荀衍哑口无言,也觉得羞愧,丢了荀家的脸。弟弟荀谌、从子荀攸都在孙策麾下效力,他不能太下作,让孙策看不起他。他咬咬牙,鼓起勇气,推开面前的卫士,向前走了两步,运足一口气,大声说道:“孙将军,衍乃书生,武艺低微,不堪孙将军一击,是以宁与将军斗智,不与将军斗匹夫之勇也。将军远道而来,侵凌本郡,衍虽不才,亦当竭驽钝,与将军周旋一番。”

孙策哈哈一笑。“这还差不多。那你说说,是你渡河来战,还是我渡河攻你?”

荀衍心情渐定,大声说道:“将军骁勇,天下皆知,我岂敢进攻将军,搦将军虎须。愿在此立阵,迎将军雷霆之击,还望将军不吝赐教。”

他这句话不卑不亢,既承认了孙策的勇猛,又表示孙策不过是匹夫之勇,不足为恃。既选择了有利于自己的守阵,激孙策来攻,又不露怯,可谓恰到好处。如果孙策中计,主动进攻,他可以据阵而守,挫败孙策。如果孙策不中计,他也可以固守阵地,争取时间,不用为了面子而强行进攻,白白折损士卒。

果然,听到荀衍不想进攻,只愿等孙策来攻,不少人都松了一口气。谁都清楚,进攻比防守更危险,更何况还隔了一道颍水,难度加倍。

孙策也暗自佩服荀衍会说话,滴水不漏。荀家能异军突起,由一个地方豪强成为世家,有能力的子孙组团出现是一个关键因素。三代成为贵族,由荀淑到荀衍、荀彧兄弟,正好是三代,荀攸是第四代,看起来一点也不弱,荀家连续四代出人才,又恰逢乱世,四面撒网,不崛起简直没天理。

荀衍不肯主动进攻,他当然也不会傻到让骑兵充当步卒,渡水攻击。他大笑道:“既然如此,那就请休若稍候片刻。董元代在临颍恭候休若多时,休若不顾而去,他甚是不甘,正率部赶来,欲与休若一战。我虽然想与休若切磋,却也不能拂了他的意,且让他一先。”

荀衍暗自叹气。孙策不上当,董袭正在赶来,随行的还有战船,这麻烦搞大了。第一战就遇到如此强劲的对手,是荣幸还是不幸啊?

就是荀衍郁闷的时候,孙策又道:“久仰休若大名,今日初次得见,幸甚幸甚。董元代还要一点时间才能到,你我不妨舍车骑,就小舟,中流一叙,小酌两杯,如何?”荀衍皱皱眉,还没说话,孙策又道:“你放心,我只想与休若叙叙家常,绝不会暗箭杀人,更不会逞匹夫之勇,贻笑于君子。若休若有丝毫损伤,我愿自裁以谢天下。”

说着,孙策示意刘虎、刘磐散开,又解下头盔,交给一旁的郭武,张开双臂以示坦诚。韩猛有点心动,用目光向荀衍请示。荀衍沉吟片刻,摇了摇头。孙策身边有神箭手,用弓弩互相狙击,己方并没有优势可言,只会自取其辱。孙策要拖时间,等董袭来,他也要拖时间,等麹义包抄,双方各取所需,利用这个时间阵前一叙,未尝不可,将来传出去,也是一件雅事,足以说明他的勇气。以孙策的身份,既然已经开了口,想必不会在万余人面前食言自肥。自己如果不肯应邀,反倒露怯。万一孙策食言,他也不怕,河中央离岸边只有五十步,强弩齐射,足以让孙策付出惨重的代价。

“既然将军诚意拳拳,衍岂能拒绝,正好我也对将军变乱制度、侵凌豫州君子有些疑问,今日便当面向将军讨教。”

第1353章 沮鹄激将

麹义像头困兽,来回转着圈,步子又快又猛,转身时甲叶哗哗作响,刀鞘抽打着帐篷,一声接着一声,像是愤怒的吼叫。

沮鹄等人站在一旁,面色煞白,眼神不安,想说话又不敢开口,生怕惹恼了麹义,挨一顿骂。

他们刚刚收到襄城传来的消息,黄琬诱击黄忠不成,结果反被黄忠伏击了,埋伏的三千精锐,包括一千骑兵在内,被黄忠一把火烧得七零八落,逃回襄城的残部不足三分之一。更要命的是黄琬本人被困在山里,等待增援。

麹义气得破口大骂,一句句凉州话脱口而出。此时此刻,他已经顾不上任何人的脸色。关东人太让他失望了。堂堂太尉,又是大名士,居然会出这样的昏招,带着三百精锐深入山区,这得多蠢才能干得出来?

当然,这么蠢的不是只有黄琬,荀衍也好不到哪儿去。临阵交锋,居然和孙策中流泛舟,相谈甚欢。

麹义觉得没法理解。和这样的人一起作战,怎么可能赢?

沮鹄面红耳赤,脸皮发烫。韩繇听不懂麹义的凉州话,他却听得懂大半,知道麹义在骂什么。麹义虽然没有指名道姓的骂他,只是骂关东名士徒有其表,全是嘴上功夫,但他却无法置身事外。一来他也是关东人,二来这两件事里面都有他的责任。让荀衍领兵是他的建议,让黄琬主持大局也是他的建议,现在这两个建议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后果,他作为麹义的心腹、谋士难辞其咎。

被骂几句是罪有应得,但现在最重要的是怎么挽回残局,尤其是营救黄琬。时间很紧迫,根本容不得他们仔细斟酌。黄琬身边只有三百亲卫,粮食也不多,支撑不了几天。如果不及时营救,就算黄忠不进攻,黄琬也会饿死。

沮鹄额头、脖颈全是汗,怎么擦也擦不干净。他咬咬牙,上前拱手。“将军……”

“蠢猪!蠢不可言!”麹义挥着手臂,大声骂道。“关东鼠子,不足与谋。”

沮鹄也急了,大声说道:“将军莫要看不起关东人,你也未必是黄忠对手。”

“什么?”麹义猛地停住,怒视着沮鹄,眼睛眯成一条缝。

沮鹄看着麹义青筋毕露的手,看着抽出半截的雪亮刀刃,也非常后悔。可是转念一想,请将不如激将,以麹义这自负的性格,激一下说不定反而有奇效。他鼓起勇气,挺起胸膛,大声说道:“将军难道没有听过黄忠的名字吧?他是最早投效孙策的将领之一,南阳大战时,孙策击败两万西凉兵,他便是主力。”

“那又如何?”听到西凉二字,麹义的眼神更加凶狠。他最恨这些关东人提及西凉人时的自以为是。

“将军是河北第一名将,是除主公以外,唯一有可能战胜孙策的人。可若是黄忠在将军身后,将军又岂能全力以赴,与孙策决一死战?黄公以身为饵,要诱杀黄忠,为将军除此后顾之忧,只可惜功亏一篑,反而黄忠所困。黄公身为太尉,愿为将军不惜其身,将军就这样回报他?”

麹义一时没转过弯来,既觉得沮鹄说得有道理,又有些糊涂,怎么黄琬打了败仗,反倒成了我的责任?

见麹义气势受挫,沮鹄连忙趁热打铁。他对麹义说,黄琬是太尉,现在又是颍川战场的主将,他如果被黄忠击杀,不仅对士气是个沉重的打击,而且会对攻击颍阳造成影响。没有他的部下协助,将军有足够兵力攻克颍阳,与孙策较量吗?再说了,黄琬是名士,与汝颍人的关系密切,你不救他,荀衍会救他,主公知道了也不能坐视不理。难道要等主公放弃浚仪,赶到这里来?

麹义不说话了。如果让袁绍赶来救黄琬,那他就麻烦了。

沮鹄接着说,既然不能让主公来,仅凭荀衍又不足成事,将军就责无旁贷。万一黄忠得手,不仅黄公危险,襄城也危险。襄城危险,将军退路断绝,后果不堪设想。将军现在去救黄琬,纵使不成功也能保住襄城,守住退路。万一成功了,黄琬就欠将军一个人情。以他在关东的名望,将军在关东士林立足指日可待。将来攻下豫州,将军举家迁回原籍不过是举手之劳。

麹义动心了。他虽然天天骂关东人,但他本身也看不起西凉人,一心想迁回原籍汝南。甚至可以说,他当初依附韩馥,现在依附袁绍,为的就是这么一天。如果救出黄琬就能实现这个愿望,就算黄琬是头猪,他也愿意。

何况他还有一个不能宣诸于口的心思,以目前的形势来看,攻克颍阳、战胜孙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能在颍川站稳脚跟,牵制住孙策就算胜利,所以襄城不能丢。放弃颍阳,回援黄琬,将来就算袁绍问起来,他也有理由解释。接受沮鹄的建议,将指挥权让给黄琬,不正是这个目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