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7节(1 / 2)

策行三国 庄不周 3426 字 23小时前

曹操心中烦闷,一口怨气堵在心口,不快不快。他正准备叹息,身后有脚步声响起。曹操转头一看,将涌到嗓子眼的怨气生生咽了回去,脸上浮现出灿烂的笑容。

“仲治,走得这么急,是有好消息?”

辛评快步上了飞庐,匆匆向曹操行了一礼。“大王,有好消息,也有不好的消息。”

“哦?”曹操将辛评拉到席前,按着他的肩膀,让他坐下。“先说好消息。”

“安南将军与高干见了面,达成协议,高干留在滇池,并写信与刘繇,传达大王结盟的意愿。安南将军说,他还邀请许靖等人来益州。”

“许文休也在交趾?甚好,甚好。没有了高干作梗,以刘繇的能力,集结兵力,或可与孙坚一战。”

“是啊,高干名不副实,才具不足,当初真不该让他去豫章。”

“过去的事就不说了,引以为戒吧。再说不好的消息。”

“二王子被孙策俘虏了。”

曹操皱了皱眉,沉吟片刻,随即又道:“丕儿不过是个孩子,想必孙策不会为难他。不管怎么说,我们都是姻亲,杀了丕儿对他没有意义,他不会这么干的。”

“话虽如此,可若是法孝直伤害了杨修,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曹操一惊。“杨修怎么了?”

“法孝直得手了,大年初一那天困住了杨修。只是杨修自恃高门,不肯假以颜色,怕是难免和法孝直有冲突。万一……”

“什么时候收到的消息?”

“刚刚。”辛评前两天就收到了消息,只是不想看着法正得意,这才拖了两天,想等一个曹操心情不好的机会上报。今天机会就来了。关系到曹丕的性命,曹操不可能不着急。“关中形势紧急,几条栈道都有双方细作出没,消息传递得很慢,耽搁的时间比较久。”

曹操没吭声。他知道汉中的情况危急,如果不是卢夫人发动板楯蛮助战,黄忠早就突入汉中的平原区,双方的细作已经杀红了眼,每天都有伤亡,消息慢一点也正常。辛评的提醒有道理,杨修出身高门,一向自负,他不会看得起法正的,更看不起法正的手段,言语间有冲突在所难免。曹家和孙策有姻亲,杨家也有,而且杨修本人身为大将军长史,他如果有什么意外,孙策会毫不犹豫的杀掉曹丕,为杨修报仇。

甚至不仅是曹丕。

“丕儿一人不足惜,但杀杨修却没什么必要。你想办法通知孝直,让他不要中了杨修的计,谨慎行事。”

辛评应了一声,起身正准备走,又被曹操叫住了。“仲治,你曾在冀州多年,对田丰、沮授都很熟悉。依你之见,他们会向孙策称臣吗?”

辛评想了想。“除非孙策能保留他们的田宅产业,或者包围了邺城,胜负判然。”

曹操眨眨眼睛。“那好,你用最快的办法传信冀州,让他们尽可能多坚持一段时间。若刘繇、吴巨能攻入零陵、桂阳,孙策的主力就不太可能去冀州了。”

“喏。”

“还有,刘子台联络上了吗?”

“联络上了,不过刘子台还有些犹豫。他对孙策畏惧得很,不敢举事。”

“蠢材!”曹操骂了一句。“兄如虎,弟如鼠,真让人不敢相信他们是一母所生的亲兄弟。”他瞅了辛评一眼,又道:“还是你们兄弟好,一个难为兄,一个难为弟。”

辛评原本有些尴尬,觉得曹操意有所指,现在听曹操将他们兄弟与陈氏兄弟相提前论,松了一口气,又觉得不好意思,连忙谦虚了几句。“我们兄弟岂能与先贤相提并论。”

曹操摇摇头,站起身,走到飞庐边,双手撑着栏杆,吹着江风,忽然心生豪气。“仲治,你可不能这么说,岂不知孙策之论乎?后生可畏,若子不如父,后不如先,如何才能进步?圣人之言不足畏,师法、家法皆可弃,不唯师,不唯书,唯道是从。如此,方能去伪存真,积跬步而致千里。”

辛评皱了皱眉,没吭声。他不是法正,对这些大逆不道的言论没什么兴趣。

曹操没听到回音,心里暗自惋惜。辛评终究还是保守了些,又没有与孙策直接对阵的经验,根本不知道自己要面对的是什么人,连陈宫都比他开明些。

“你最近和佐治有联络吗?”

“有的,不过从来不谈公务。”

“这很正常,避嫌嘛。不过学问之类的总可以谈吧,有什么新知卓见?”

辛评咂了咂嘴,有些苦笑。辛毗的确给他写过信,也谈过学问,但辛毗的意思也绝不是仅仅谈学问,更是劝他弃蜀归吴。辛毗以自身经历为例,力证曹操不是孙策的对手,天下归吴是大势所趋,区别只在于五年还是十年。这些话,他怎么对曹操说?

第2172章 离别泪

见辛评顾左右而言他,曹操也有些怏怏,说了些公务,便让辛评忙去了。

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戏志才。如果戏志才还活着,他会轻松得多。法正和辛评分担了戏志才的事务,却不能精诚合作,还互相拆台,这让他很费神。他不用查都清楚,辛评肯定匿着法正的消息不报,直到今天才说,就是不想让法正立功。这人的心胸未免狭隘了些。难怪辛毗能与陈群等人齐名,辛评却无缘其间。他们兄弟之间的差距也许不如刘繇、刘勋那么大,却也不可忽视。

曹操在飞庐上来回踱着步,考虑着如何寻找更合适的人选来分担甚至代替辛评的事务。可供选择的人选并不多,一是蜀中人才本来就不多,二是他不得不平衡不同派系的利益,尤其是要保证中原人的利益,毕竟他也是中原人。失去了中原人的支持,他迟早会被蜀中人架空。

曹操想来想去,觉得还是借鉴孙策的经验,多起用年轻人。年轻人功业心强,成见少,不仅易于接受新知识,也更容易接受他这个外来者,不会有那么严重的本土观念。

想法刚冒出来,曹操又不禁叹了一口气。说来说去,还是要学孙策,却又学不到位。这么下去,如何才能战胜孙策,重整河山?他想到了曹昂。曹昂离开兖州,来到益州之后,他们父子交流了多次,曹昂坚持不与孙策为敌,说是信守诺言,但曹操总觉得他是被孙策击溃了信心,不敢与孙策对阵。

他将曹昂留在成都,坐镇后方,希望过一段时间曹昂能缓过来。但他又有一种感觉,曹昂也许永远都无法恢复信心,能不能战胜孙策,还要看他自己。他今年四十六了,还能活多少年,来得及为曹昂兄弟打下一片江山吗?

如果吴王后生下了嫡子,又该怎么办?

曹操心烦意乱。曹昂来到益州,一方面增强了他的实力,陈宫、于禁、乐进等人都是难得的人才,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不少麻烦,吴氏兄弟就非常警惕,更加迫切的希望吴王后能生下嫡子。吴王后与曹昂年龄相当,不可能让曹昂奉她为母,生一下属于她自己的嫡子就成了最好的选择,据说吴班最近和青城山走得很近,很可能是想求广嗣之方,也可能是想争取天师道的支持,为将来争嫡做准备。

一想到这件事,曹操就有些后悔。如果当初没有娶吴氏,而是让曹昂娶了这个女人,也许就不会现在的麻烦了。一时不慎,后患无穷啊。

“大王,那边有船,可能是娄关来的。”身边的彭羕忽然提醒道。

曹操顺着彭羕的手向前看去,只见宽阔的江面上,一艘小船正逆流而上。现在刮的是西北风,船没有举帆,用的是桨力,逆流顶风,虽然水手很卖力,速度却不快。

“永年,吴军战船的秘密查到了没有?”

“没有。”彭羕摇摇头。“吴军看得很紧,不让任何人接近他们的战船。那个荀攸阴险得很,我们收到的情报都是假的,看起来不错,花费了人力、物力试制,没有一个能用的。”

曹操咂了咂嘴。他知道荀攸,那人虽然话不多,却是个聪明绝顶的人物,有他为周瑜主持情报,就算戏志才在世的时候都没占着便宜,辛评就更不行了。蜀中也没有优秀的工匠,想凭着细作看到的粗略信息仿制出新技术,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