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3节(1 / 2)

策行三国 庄不周 3574 字 23小时前

“真是伯儒兄么?”门内响起爽朗的笑声,一个虽不高,却极矫健的身影快步走了出来,来到卫觊面前,一把握住卫觊的手,哈哈大笑。“伯儒兄,这可真是有缘千里相会啊。去年孤亲赴长安,第一个想见的人就是伯儒兄,奈何本事不济,兴冲冲的去,灰溜溜的回来了,正自遗憾,不想时隔半年,伯儒兄却来了成都,莫不是孤至诚,伯儒兄有所感应?”

卫觊很是意外。他没想到曹操会亲自出迎,而且这么热情。他进入益州之前就有消息送到,曹操知道他从何而来,又所为何事,却毫不介意,没有任何戒心,倒是挺令人感动的。他和曹操同年,只比曹操大几个月,不过最初没什么交情,他高攀不上曹家,也看不上曹操的出身,只是点头之交。但曹操与蔡邕关系很好,亦师亦友,蔡琰嫁入卫家之后,他与曹操的接触才多了起来,也知道曹操虽然出身阉竖,本人却极有士人气节,这才正式论交。

“大王……”

“大什么王。”曹操摆摆手,打断了卫觊,悄声笑道:“伯儒兄也不是外人,孤就不用装了。孤这蜀王还能做几天,恐怕只有天知道。”随即又大笑道:“伯儒兄,你不远千里而来,不知道为孤带来了什么好消息,那吴王又为孤准备了些什么条件?若是合适,孤便将这大好头颅送给伯儒兄。”

卫觊措手不及。大门还没进,曹操就亮明了态度,这还怎么开口劝降?他想了想,也笑道:“大王明于形势,又有陈公台、法孝直那样的智谋之士出谋划策,那些故作玄虚的话,我就不用说了,免得自取其辱。大王,你知道河东的事吗?”

曹操笑笑,却不说话,伸手相邀,引卫觊入府。他当然知道河东的事,刘备死了没多久,他就收到了消息。刚刚听说刘备阵亡的时候,他沮丧了很久。本想和刘备结盟,共抗孙策,没想到刘备居然战死了。他本能的觉得刘备不是因为战事受挫,而是因为心死,看不到希望,又不甘心向孙策称臣,只好临阵战死,求仁得仁。

想通了这一层,让他心有戚戚。一直被孙策打压的人岂止是刘备,他也一样。自从南阳之战功亏一篑,他先是退到关中,再退到益州,眼睁睁地看着孙策占据了中原、江东,如今又占据了兖州、冀州,紧接着又将京畿收入囊中,天下大半已入其手,势如破竹。

反观自己,这些年什么成就也没有,反而丢了妻儿,正妻丁氏,妾卞氏,还有三儿一女,都成了孙策的俘虏。他倒是娶了吴氏,还纳了几个妾,奈何几年竟是一个孩子也没有,不由得人不疑虑丛生。

莫非天下注定就是孙策的?要不然怎么会这么诡异。他尚在不惑之年,身强力壮,却一个子女也没添,孙策尚未而立,却儿女成群。

两人来到中庭,曹昂在庭中等候,陈宫、法正也在,纷纷上前和卫觊见礼,尤其是法正。法正在长安一年多,与卫觊见过很多次,并不陌生,交情却谈不上。两人性格相差太大,话不投机。

入座之后,上了酒水果品,曹操再次问起了刘备阵亡的经过。卫觊也不推辞,便把大致经过说了一遍,但他没有说河东世家抛弃刘备的事,只说刘备力战而亡,死得英勇。曹操等人也不计较,虽然不清楚战场的详细经过,但刘备战死时的河东形势他们还是清楚的,况且包括卫觊本人在内,河东世家如今都投降了孙策,柳孚、贾逵等人还得到了重用,他们的选择也就一目了然了。

卫觊也知道他们有怀疑,坦然地说明了自己的来意。他因家事得罪了蔡邕父女,如今孙策要为他们出气,将卫氏族人没为官奴婢,虽然有辛毗的照顾,暂时不会有生命危险,但他还是希望能尽快救出他们,这才接受了孙策的要求,来益州劝降。

能不能劝降曹操,其实并不重要。曹操愿降,他当然求之不得。曹操不愿降,他也不在乎。作为卫氏家主,他必须为当年的失误负责,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只要他死了,孙策气消了,卫氏族人就有脱险的可能。否则,卫氏永远别想翻身。

一口气说完,卫觊端起案上的酒杯,一饮而尽。他喝得急了,呛得咳嗽起来,直咳得涕泪横流,放声大哭。曹操君臣见了,也有些怆然,劝卫觊投降的话也说不出口了。卫觊肩上背着卫氏族人的生死,他怎么可能一个人留在益州为官。

当然,放卫觊回去也是不可能的。

第2346章 陈宫有计

曹操与卫觊寒喧良久,叙旧之间不忘探听消息。

卫觊与曹操相处多年,知道曹操为人疑心很重,要想获得他的信任并不容易,不吐点真东西是不行的,便将从河东到建业,再到成都的一路见闻说给曹操听。这些都不是什么秘密,曹操派出去的斥候都能打听得到,却可以证明他所言不虚。

曹操听完,颇为遗憾,卫觊了解的信息实在有限。不过这也可以理解,孙策根本不相信卫觊,与其说是派卫觊出使,不如说是借刀杀人。

他不想做孙策手里的刀,落下骂名。

曹操邀卫觊入幕,卫觊婉拒了。他的族人还在吴王手中,不能为一己富贵陷族人于死地。曹操也没有坚持,长声叹息,请卫觊在成都小住。卫觊早有心理准备,客套了一番就答应了。

曹昂亲自送卫觊去驿舍。马车起动,曹昂打量着卫觊,忽然说道:“卫君,你的遭遇令人落泪,但你的来意绝非如此。”

卫觊不露声色。“世子所言甚是,只不过遭遇令人落泪的并不仅仅是我。事同此理,人同此心,世子当知我别无选择,只能俯首听命。”

曹昂紧头紧皱,良久才吁了一口气。“敢问卫君,可曾听到我母弟妻儿的消息?”

“令堂丁夫人如今安居建业,还有她的妹妹一家。令郎随诸王子读书、玩耍,除了不知世子模样之外,一切都好。至于卞夫人和她的三个孩子,那就不清楚了,我没见过他们。以吴王的仁厚,想来不会虐待他们,世子可以放心。”

曹昂无声而笑。“卫君刚才对吴王切齿,看来并非实情。”

卫觊不慌不忙的说道:“觊对吴王切齿,是因为吴王待我卫氏太狠,但吴王待世子家人仁厚却是事实,觊不能因一己私见污吴王名声,也影响了世子的判断。”

曹昂打量了卫觊半晌,点点头。“卫君有古君子之风,可敬可叹。”他顿了顿,又道:“卫君曾亲临战场,与吴军交锋,河东崩溃,并州能守住吗?”

“世子与吴军交锋的机会更多,应该比我更了解吴军才对。世子问并州而不问河内,想必也知道河内不可守。兵法重攻守兼备,若不能攻,又能守到几时?”

曹昂莞尔一笑。“卫君言如黄河之水,气势逼人,又无孔不入,令人敬畏。”

卫觊长叹。“世子有所不知,逼人的不是气势,是形势啊。”

曹昂脸上的笑容渐渐散去。良久,一声叹息。

……

蜀王府内,曹操伏案托腮,独自出神。

陈宫、法正分坐两旁,各自想着心思。卫觊虽然没给他们带来什么有价值的信息,但他沿途的所见所闻还是让他们感受到了压力。

吴国的实力越来越强,吴军几乎战无不胜,魏国、中山国在半个时间内接连覆灭,如今河北只剩下并州负隅顽抗。一旦孙策攻克并州,必然转战益州,益州能支撑得住吗?

过了一会儿,曹操忽然说道:“公台,孝直,王子师与孤为师友,他的子弟有难,孤不能坐视不问。”

陈宫与法正讶然,互相看了一眼,随即又将目光转开。陈宫抚着胡须,思索对策,法正说道:“大王所言甚是。臣以为当进兵关中、河东,策应并州。”

曹操看看法正,无声一笑,随即又将目光转向陈宫。论大势,陈宫更擅长,法正对关中有些执念,急功近利,并不可取。

法正讪讪地笑了两声,低下头,端起酒杯,遮住火辣辣的脸。败走长安,还丢了卞夫人和曹彰、曹植,让他成了众矢之的,有人当众要求曹操追究他的责任,背地里嘲讽他的人更是数不胜数。好在曹操揽过了绝大部分责任,保护了他。这让他非常感激,更加迫切的希望将功赎罪,报答曹操的知遇之恩。

但是很明显,曹操更愿意先听听陈宫的意见。

陈宫考虑了很久,放下手,手指轻叩案几。“大王,并州遥远,山重水复,怕是鞭长莫及。即使是进攻关中,要越过秦岭也非易事。且孙策麾下九督,皆是善战之辈,小小并州,恐怕不足以当全部。愚以为,孙策必派大将进驻关中,鲁肃将为关中督的传闻绝非空穴来风。”

曹操附和道:“若是鲁肃进驻关中,关中不可复取矣。”

“是不易,却非不能。”陈宫瞥了法正一眼,不紧不慢地说道:“只是要仔细斟酌,不能草率从事。”

法正板着脸,装聋作哑,不予回应。陈宫也不理他,接着说道:“关中形势复杂,既有关东老臣,又有凉州新贵,还有汉朝宗室,为敌时固然可以各个击破,为友时则不免掣肘。是以,臣以为关中可攻,却不可急取,当以牵制为目的,迫使孙策不能全力以攻并州即可。若吸引太多的兵力入关,反倒不美。”

“为何?”法正忍不住问道。“难道陈相以为孙策在攻克并州之前就能越秦岭而取汉中?”

陈宫淡淡地说道:“虽说可能性不大,却不可不防。秦岭虽险,却非无路可走,万一鲁肃、黄忠联手,再以马腾助阵,三路进击,汉中危急,益州必然震动。”

法正扬了扬眉,没再说话。他知道陈宫说得有理,却不肯拉下脸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