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节(2 / 2)

苏青玉突然道,“油厂第一批工人,我准备从外面招知青同志。”

“……其他大队的知青?”

大队干部被她这决定弄蒙了。

虽然说他们觉得用自己队里人影响种地计划,但是听到请外人,还是有些抵触。

苏青玉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农村开厂可不容易。咱之前开加米厂和养猪场,那是因为农民同志需要,这是生活根本,需要用到的人工人也不多,所以好批准。可开了榨油厂那性质就不一样了,属于给集体盈利的单位,根据政策,农民同志和工人同志分工明确,农村开厂审核也严格的。咱们队里要是一直开厂用自己队里的人,这厂子就不好批了。我琢磨着先把厂子开起来,以后再慢慢调整吧。”

大队干部们觉得苏青玉这分析有道理。这么多人当了老师了,再去弄一批人当榨油厂工人,到时候真要出事儿了。

苏青玉道,“等厂子开起来了,这些知青用处也比咱队里年轻人用处大。你们想想,这厂子开起来了,咱把油卖给谁?直接卖给公社,公社一下子能拿出钱来吗,到时候只能一步步的往上面交。啥时候结钱都说不准。但是用知青就不同了,他们都是城里来的同志,对城里熟悉,找单位买咱们的油,就容易多了。到时候咱自己卖了钱,再给公社那边交公粮,主动权就咱们自己手里了。”

一个盈利性的厂子,咋能没有专门的销售呢。总不能什么都是她去干,那她还用忙别的工作吗?

毫无疑问的,城里来的知青比本地年轻人更适合。

让他们去城里,他们最起码敢找人敢说话。实在不行还能找他们爹妈单位。油可不缺买家,缺的是将这个信息送出去的人。

苏青玉时候的理由,大伙儿也没法反驳。

别说是队里的社员们了,就是他们自己,去了城里都不知道迈哪条腿呢。

苏青玉道,“最主要的事儿,这是咱难得的和其他大队要人的好机会。咱要放开眼光,看重整个大队的发展。几个厂里职位干啥?说句实在话,甭管知青还是社员,那不都是为了大队做贡献吗?”

苏卫国连连点头。

张主任笑道,“青玉你安排挺好的,咱刚才就是一时想差了。总想着自己队里人。以后咱得改,咱得看长远点,看全面点。”

其他人也跟着表态。“就按照青玉安排的来做吧,咱都没意见。”

苏青玉笑道,“既然这样,那咱就分配任务了,除了小六哥管着大队开荒,小队长们管着各个队里干活的事儿,其他人就去附近大队宣传这事儿。让其他大队的知青报名。我也会去一趟公社,把该跑的手续给跑了。”

“好,就这么办,咱没意见。”

大队干部们意见统一道。

队里要开榨油厂,还得从其他队里找知青当工人的事儿很快就坐了公告了。

啥矛盾都提前告知社员们,省得后面他们知道了来闹也麻烦。

社员们倒是没闹,就是对这个安排很不理解。

一般大队有啥机会,肯定都考虑自己队里。学校那是没办法,公社要求的。可这榨油厂……

好在他们现在思想觉悟也和以前不一样了,知道大队现在靠得住,任何决策也不是害人的,都是为了队里好。

所以只是找了大队干部打听。

其他大队干部们都出去忙活了,就剩下苏小六知道的事儿多。

苏小六听到他们问,就道,“倒是想用咱自己人,可用不了啊。”

苏小六就把农村开厂子的难处说了一遍。不等社员们说别的,他又道,“再说了,就算让咱队里人干这活,咱队里人也干不了。别说你们了,大队干部都干不了。”

“为啥啊?”

连大队干部都干不了,多难的活啊。

“要去城里找单位买油,谁能做?”

“……”

别说去找单位了,就是去城里,好些人都别扭。

苏家屯的人连县里都很少去,需要啥东西都是去公社供销社买。

“那知青们就能干这活?”

苏小六道,“所以要选啊,能干的就来干。反正甭管咋样人家肯定比咱们合适。他们本来就是大城市来的。”

这会儿大伙儿就发现自己和知青们的区别了。

以前觉得这些知青们在这里没亲人,就和没根一样的。干活也不咋样。

现在看看,人家这教书的教书,当工人的当工人。

屯里年轻人干不了的事儿,也只有他们能干。

“你说咱们的娃子啥时候能和他们一样出息啊。”

苏小六道,“会好的,这不都在念书吗,有了知识就懂的多了。咱队里以后有钱了,让娃子们也多去逛城里大百货去,想见识啥都成。”

这话说的社员们笑哈哈的。

觉得苏小六这话中听,但是也和做梦一样不真实。

逛大百货?多美的梦呢。

“小六啊,你这嘴越来越会说啦。”

“嘿嘿,我都和青玉学的。这有本事的人说话都好听。咱还不得多学着?”

他二堂叔拍他的脑袋,“可别光学这架子了,把青玉的本事也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