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风和日丽,晴空万里,阳光明媚的一天,到处高楼大厦林立,明亮的玻璃窗的混凝土的墙壁的楼宇,阻挡了人们眺望的视线。冯路他抬头仰望,深邃的天空,天穹幽远碧蓝,给人美好的感觉。
然而这是一种无形的局限,把现代人禁锢在了狭窄的城市空间内生活,似乎被生活所迫的城市人很难再看到广袤的旖旎的田野风光,不能呼吸到美丽草原的草木的芳香和泥土的气息,如此习惯了城市生活的人的思维空间也变得有了局限性。
即使是这样,人,仍然想往城市,想往城市现代生活的舒适、便捷与快乐,依然让人追求羡慕,生存环境的优越性,随处可以挣钱养家糊口的好职业。
何况世上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情,只能是选择其一,自然也就不能随心所欲,只好在命中注定接受环境带来的种种的历练。
冯路在公交车的站牌下,每天都要经历左顾右盼的等车,甚至于忍受在焦虑中等待,在等待中煎熬,结果所等待的公交车却迟迟不来,不能坐的线路车次,一辆接着一辆的开来了又开走了,把等候公交车的人气煞了。
这个世界上,真的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谁会体谅这些等候乘车人的艰难困苦,一些线路上的公交车上夏天拥挤不堪,公交车上臭气熏天,那些个不太自觉的人拔掉了气门心一样,让狭小的空间里发出更加难闻的味道。
其实人生大部分的时间就是在等待中度过,在等待中消耗了生命,大多数人都是活的无声无息,活的无怨无悔。这就是人生的满足,知足者常乐。
另外,冯路他也在积累中等待,像傻子一样读书想破万卷,做痴人说梦的事情,天真幼稚到了某种极限,经常也幻想着灵感与未来,生活在了虚拟的世界上一样,结果冯路他把人生的正经事都给耽误掉了,培养教育孩子,接下来的子女就业,成家立业及孩子的婚姻大事,个人的仕途及种种的人生追求的失败者,只能是终生遗憾自己的死读书,读死书的做法。不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中,与人争名夺利,却在阅读中消磨美好的时光,不能够用所学的知识,与天、地、人斗,所学的又有何意义呢?
看来冯路他的这种学习方式方法和学习内容一点也不切合实际,都是些虚无缥缈的,要改善生活是不可能的,学习文学的人意味着选择了孤独,把自己冷漠的隐蔽起来,背后刻苦耐劳地下功夫,逐步形成的生活模式完成孤独的人生之路,完全被意识流的意识占据了,生活在了影子中间。
没有人知道价值观念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也没有人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又产生什么样的价值观,同样也没有人能够释放出构成生命的思想是什么。思考的痛苦是人的心理与精神痛苦的纠结在一起的体现,人的敏感头脑自然会感觉痛苦,痛苦是心灵的意识,而不是物质的□□痛苦,正如人们看到了落叶,听到了孤雁的鸣叫与季节的变换一样的奇妙感觉,那就是人的意识。
人们为平淡的生活为衣食住行而忙碌一生,古人的思想在现代人意识中淡漠了,道德观念也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人伦思想也发生了悄然地变化。
以上的观点是冯路脑袋瓜子一天到晚想的无聊的事情,整天尽琢磨些无聊的事,但是生命的延续离不开吃喝住行,冯路的等待中会让生命闪现出光彩吗?不知道,冯路的知识积累是否能够让他变得聪明,是不能够让他的生活与自然界的规律相辅相成。
于是冯路他经常的感叹人生,人总有老了的一天,连站立行走都成了问题,就会哆哆嗦嗦战战兢兢地挪动颤抖的步子,在步履维艰中去寻找阳光与温暖的地方,或者在静默的状态下感受阳光的抚摸,这就是人生的归途与不可抗拒的规律。
冯路他明白自己写文章上有所成就是很难的,首先文章缺少连贯性,尤其不能把一件事写的清清楚楚,所以需要继续练笔,叙述是想把一个问题说透了,解释的问题能够达到深入浅出的境界,写作的目的就是要准确无误地把生活片断串起来表达的清清楚楚,写的自如,写的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