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剑三]武安天下_213(2 / 2)

……不,根本不需要这样思考。

范雎很快就明白了,苏云卿根本就没打算自己动手报复他,她要做的只是在恰当的时候顺势而为而已,范雎之前的话不过是提前给了她这个机会。

可不管日后如何,至少此时昭襄王是不可能同意范雎就那么告老回家的,因此昭襄王只是再次安抚挽留。

之后出乎范雎的预料,苏云卿居然再次开口了,她这次是在赞同昭襄王。

“大王说的没错,以丞相之才若是早早的辞官回家,大王还能托谁以国事呢?年轻人自然是好的,但年轻人的不足更多,丞相就那么辞官走了,留着大王一个人对着满朝堂的年轻人,大王多可怜,咳,我是说,多孤单……哦不是多……不放心啊。”

苏云卿眨眨眼,看向范雎:“丞相你肯定也不放心的吧。”

范雎:“……”

所以说你到底是哪一边的!

不仅仅是范雎,昭襄王也有这疑惑,苏云卿这一会儿支持范雎,一会儿又说他说的对,那这范雎到底该不该辞官啊?

抛开那奇怪的形容不谈,反正昭襄王已经习惯了苏云卿说话偶尔会冒出几句不靠谱了,这种事习惯就好,作为秦王他有足够的胸襟去包容这么点小小的失礼,比起关注苏云卿说话靠谱不靠谱,更让昭襄王在意的是,苏云卿说这话到底什么意思?

至少昭襄王知道苏云卿并非是个没有主见的墙头草,人家说啥她都点头的那种,她既然这样说了,那么就一定是有他自己的想法的。

果然,当昭襄王问起这个的时候,苏云卿一笑:“其实我有这个想法很久啦,今天刚好和大王说说,大王您看看合适不合适。”

苏云卿的办法也挺简单的,组建养老团……哦不,是参谋团嘛。

说白了,就是把那些有资历有才干,但偏偏年纪大了不能负担太多工作的老一辈集中起来组建个参谋团,他们不参与决策,但可以为昭襄王提供建议和咨询。

有什么事情年轻人定下了昭襄王觉得拿不准的,就可以找这些人嘛。

这样既不用当着职位负担大量的工作,又可以在需要的时候为昭襄王提供助力,当然,为了防止这些老资格们威胁新王的王权,苏云卿给这个参谋团的定义还真的就是个养老团。

国君开口的时候他们有权力干涉国家事务,但如果国君不开口,那除了面子上的尊荣之外便什么都没有。

范雎一想,觉得抛开其他来看,苏云卿这想法其实还挺不错,至少像是白起那样的人,虽说不领兵了,但你要真就让他蹲家里养花养鸟,不说其他人,就算范雎这个老对头都觉得可惜了呀。

更何况苏云卿还提出,其实这参谋团里面也可以加入一些年轻人。

现在培养后辈都是直接让做官做事开始的,并没有什么岗前培训的事情,没有岗前培训,没有实习期,直接开始上手做事,秦国在这方面又比较高标准严要求,因此很多人其实一开始就被刷下去了。

当然,也因为这个,能在秦国凭本事做到高官的人,基本都是这个时代顶尖的人才了。

在苏云卿看来,其实完全可以提前熟悉一下嘛,和老前辈多学学经验就很好啊,而且在此期间不同于在外找老师求学的时候,这是能够真正的接触到具体事务的,这可比听老师讲课靠谱多了呀。

再说了,这年代的老师,教的好的算少数,大部分你不如说那是文学家哲学家之类,讲的道理多,做的事情少,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比如荀子嘛,可荀子那得是什么等级的老师了?普通的老师哪有这水平。

好吧,就算有那水平估计也没那条件啊,国家大事那是随便能拿去给别人讨论的吗?

因此范雎想了想最后还是点头支持了苏云卿。

当然,这里面肯定是有私心的。

范雎目前是丞相,又被封应侯,可以说是高官厚爵都有了,可秦国这国家比较坑啊,别人家的爵位能世袭,秦国的不能啊!

也就是说,如果范雎退休了,那他的儿子孙子他的家族子孙便什么都没有了,这也是范雎这几年虽然身体不好,但依旧坚持奋斗在工作的第一线,轻易不愿意放权的原因。

可人都有极限,这两年范雎还能撑着,再过几年呢?

范雎知道自家那几个子孙出息的没几个,就算有,他也不敢在自己做秦国丞相的时候再让家里亲戚身居高位,那明显是傻子才做的事情。

因此范雎的儿孙有当官的,但官职都不高,可现在不高是为了自保,以后呢?

范雎在位的时候不能提拔,等他不在了,想提拔也提拔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