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斗场面燃到爆啊!”
同塌而眠一段更是让双方差点儿跪下唱征服。
我的个天,这蜡烛点的,这画面渲染的……
这不太像是君臣友好相处,更像是他们围观了人家洞房花烛。
真是羞羞。
电影放到中部,却再没有人关心帅或不帅了。司景所饰演的皇帝少年便登基,在左相辅佐下架空权臣、出台新政、平定内患,好不容易换来了个太平盛世。
然而和平维序不了太久。西北部有强敌入侵,铁骑踏平边界,直逼塞口。
皇帝作为一国之主,毅然决然亲自领军出战,铲平强敌,护卫国门。
这是出塞的主要故事线。至于其中和亲而来的公主面对两国开战时的内心纠葛、不老实的皇室妄图重夺大权架空皇帝的阴谋……不过都是次要情节而已。汪源把经费不要命地往出塞这一段上投,浩浩荡荡的军队高举旗帜,为了国家与人民而战。
烧得滚烫的血,遍地燃起的狼烟。
土地被外族踏足的羞辱,臣民被屠戮折磨的悲愤。
它们都在这部电影里头奔涌着,怒吼着,最终化为了雷霆万钧的两个字,“来战!”
听见马上的少年皇帝高举起手中长矛喊出这两字时,铿锵的鼓声与漫天的黄沙一起卷起来了。每个人的心都砰砰跳,好像也要从胸腔里头跃出来,亲自上去贯穿敌人的胸膛。
汪源曾说:“电影最打动人的情有三种。一是最常见的爱情,二是不细腻的话根本拍不出来的亲情。三是家国情。家国情最大,但最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这话放在这个国家更加适合。屈辱史不仅是古代,近代也同样发生过,被弹丸小国长驱直入踩在脚下的痕迹还没有抹去,白骨仍然在土地深处埋藏着。在看到这样为国而奋勇、为国而不顾一切的人物时,最容易被打动的,也就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他们中有部分经历过那战火,他们至今仍然还在坚持生活着。
后头已经没有人再顾及自己的偶像帅或者不帅了。一个还没来得及成亲、甚至有点儿害怕上战场的小士兵为了同伴而被一刀捅死时,电影院里响起了低低的啜泣声。有泪点低的观众紧紧握着纸巾,已经低声哭出了声。
汪源要的便是这种反应。他拍的从来也不是什么柔滑的圆舞曲,而是铁与血的激荡和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