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七章 大同(2 / 2)

将血 河边草 1639 字 17天前

秦人哪里来的数十万大军,秦人大将赵石不是已经回去他们的京师了吗,怎么会,怎么会,怎么会。

等到他稍稍定了定神,才想到,萧除虎乃他心腹将领,一定不会在这样的大事上跟他说谎,不要脑袋了吗?

所以他一边急令心腹将领率兵去救雁门,一边破口大骂朝廷那些酒囊饭袋,以及在太原驻守的完颜花麻。

这样的大事,竟然等秦人到了雁门他才知晓,也不知朝廷那些议和使臣是干什么吃的,太原城里的那些废物连个消息都传不出来?数十万大军,那是什么个样子,聚集在一起,足以让天地失色,使日月无光,那能是凭空出现的吗,太原竟然一点察觉防范都没有?

秦人从什么时候聚集的如此大军,秦人大将赵石又是什么时候到的阵前,没人能回答他的疑问,但算算时日其实也就能明白,自从大金使节离开汉人地界,秦人一定便已经开始了准备,但那时应该还是冬天吧,想到这里,海珠儿背后是一片冰凉。

秦人这是疯了,铺天盖地而来,数十万大军,以以往的经历看,已是尽起国内精兵强将,难道秦人其他的地方都不要了,只来寻他海珠儿的麻烦?

醒过神来的海珠儿没有惊慌失措,而是立即派出快马,一面知会朝廷,速速派兵来援,但那是远水,已经不可能救得了近火,考虑到这个,海珠儿再次心里诅咒,那些玩忽职守的家伙,活该千刀万剐。

一面又派人去河套西夏人所在,向西夏人求援。

这个决定并不容易做出,因为只还在一年多以来,还和西夏人大战了一场,双方都是伤亡惨重,西夏人这些年,听到他海珠儿的名字,一定也是咬牙切齿,恨不能生食其肉的。

但今时不同往日,去岁,西夏使节曾经从大同这里过去过,深谙内情的海珠儿自然晓得,西夏向大金称臣的日子恐怕不用再等太久了,他那会儿还曾动过心思,将西夏人使节队伍在什么僻静地方全都宰了。

要知道,没了西夏人的威胁,大同的重要性也就降低了许多,那他这个西京留守还能干多长时间也就有待商量了的,但最终,他还是派人将使节送到了上京,他的根基还弱,又非皇族嫡系,若行那养寇自重之事,也不知手下军兵会不会造反,也就是说,经营的日子还是短了些。

而在此危急关头,他却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心里还暗自庆幸,幸亏自己没昏了头,不然的话,哪里能指望的上西夏人?希望西夏人别再耍弄那些小聪明才好,一旦秦人破了大同重镇,唇亡齿寒的道理也不知那些西夏蛮子知道不知道?

他这里忧心忡忡,哪里晓得,即便派人去了,西夏人也是无能为力的,只因西夏人现在也是焦头烂额,西北那边被秦人打的稀烂,数十年经营,几乎一朝尽丧,京师震动,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哪里还会顾得上东边?

实际上,如今的大同,已是外无援应,内无粮草,情势险恶到了极处的。

坏消息传来,萧除虎战死,雁门已陷,宁化也在之后失陷,大同南边,已经无险可守,之后朔州陷落,秦人兵锋直指大同。

消息已经隐瞒不下来,大同上下,人心惶惶,风雨飘摇。

等到秦人大军如天边乌云般出现在大同城下,漫过原野,如洪流般在大同守军眼皮子底下,将大同围住,绝望的情绪不可避免的升起在所有人的心头秦军各部陆续到来,刀枪如林,旌旗蔽日,黑压压的营盘一眼望不到边际,最远处,可能都道了十几二十里之外了。

和太原相仿,在这样的大军面前,大同城孤单的就像是一块被海水围住的礁石,只能任凭海浪冲刷,直到被淹没,在见过的秦军兵威之后,没有人在这个时候有什么出城溺战的心思,那简直就是在找死,再悍勇的将领兵卒,于如此大军面前,也渺小的好像蝼蚁一般。

实际上,让海珠儿甚至是大同守军最后悔的一件事,却是二月初的时候,已经有人率兵去了草原打草谷,真真的是雪上加霜。

而更让人恐惧的其实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