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因祸得福(2 / 2)

窃隋好驸马 浙东匹夫 1760 字 1个月前

如果萧铣让宇文恺献上的东西只是已经完成了的雕版印刷模具以及配套的技术材料的话,那么以杨坚的多疑还是很有可能怀疑萧铣是不是因为觉得风声紧了,想来个马后炮的敬献以消弭祸端。但是连尚未完成的尚有重大技术瑕疵的活字半成品也拿出来,结果是显然不同的。正是这一点,坚定了杨坚以为萧铣是“不谙为官之道,天性孤傲”。

话说到这一步了,柳述也没了反抗的可能,只好是唯唯认错而已,幸好他安排关节让刘行本出头的背景没有曝光,才让他没有收获更多的责备。但是经此一场,他不得不收敛了一些,因为杨坚最后明言训斥了一句:“以后你少对晋王举荐的人打主意!”

萧铣若是在场,听了这句话,那铁定是要从睡梦中笑醒的——在他想要干点大事儿的时候,最大的隐患柳述居然被缚住了手脚,实在是意外之喜啊。当然以柳述的实力和性情,这种收敛估计也就是一阵子时间而已,将来肯定还会故态复萌,但是这一阵子也够用了。

……

“将作监中校署令萧铣,公忠体国,少年敢为……特着其兼任将作监主簿,钦赐。”

萧铣谢了恩,恭恭敬敬领受了赏赐的旨意,然后陪着小心把宣旨的中官伺候着送走。虽然把雕版印刷术的秘密献给朝廷之后,后面会少很多垄断利益。而且活字说不定也会被人提前钻研,但是能够换来升个官儿,并且换取一个相对更加宽松的工作环境,对于萧铣来说还是颇为有利的。

毕竟,秘法献上去之后,并不是说沈家书房的雕版印书生意就不能做了,只是把这个市场从垄断市场降到了竞争市场的环境罢了。而且原本以萧铣如今的实力,保密的代价也太大,迟早要被人觊觎,不如出手换点好处。再加上沈家书房的品牌已经打出来了,雕版印书又是出了名的前期模具投资大,所以一些销量最大的经典书目市场,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可以握在萧铣手中。而新进场的官营印书坊,只会从目前萧铣还没有来得及雕刻的书籍这一空白市场入手。

比如《礼记》/《周礼》,《春秋》,《左传》之类的大部头,一下子就是将近十万字乃至二十万字的巨著,甚至是《史记》等历朝史书。这些领域萧铣如今都没敢碰,而朝廷一旦官营印书,因为本钱大,资源多,哪怕一套书就要投下几千上万贯的前期本钱雕版也没事儿,所以朝廷就敢碰这样的市场。这些东西从套数来看市场容量要比《论语》《孟子》《诗经》小十几倍,但是总量也着实可观了。

萧铣原本的官职“将作监中校署令”是正八品,而“将作监主簿”则是从七品下,所以也算是官升一级。这个“主簿”的职责其实是管将作监的材料粮饷账目的,一般情况下不止一个人,如果有必要也可以增设。

杨坚赏赐萧铣这个官职,也是看到了他此前干私活并未贪墨朝廷物资,反而花费掉的东西都用自己的营利补上了研发耗费,所以为了表示为萧铣的信任和安抚,才给了一个将作监主簿的职务——如此一来,萧铣这个主簿有可能只是管木匠薪资和木工材料的账目,等于是把中校署的行政主官和财务监察人员集于一身,以后萧铣想干点儿什么新的创新,都再无人掣肘了,只要每年报总账的时候不要短了就好。

至于那个因为不被重用就诬告上官的署丞潘一凤,当然是马上从将作监消失了,本来就是个九品的芝麻官,也不知被调到哪里去了。将作监中校署这块地盘,成了萧铣的私人领地——这倒不是杨坚不懂帝皇心术的制衡之道,只是这么小一个旮旯,实在没必要玩那么复杂,而萧铣只要能激发出多一些创造力,对朝廷便是有利无害了。

五月上旬就在一阵忙碌中过去了,萧铣略微扫了一下自己可以抽调出来的启动资金,刨除本钱和后续的投资,以及找补回官账上的那部分支出之后,如今的萧铣也算是名副其实“腰缠万贯”的人物了。从七品下的官位和发明印刷书带来的在读书人中间的名望,让他赢得了找大理少卿杨约私下聊聊的资格。

五月十五,萧铣亲持拜帖到杨约府上求见,随附的还有一张礼单一个礼盒,看上去体积毫不显眼。门子把东西呈进去后,正主杨约打开一看,如此一个数寸见方的礼盒中,居然装着一对汉代的羊脂玉斗,起码价值百贯以上。

杨约虽然门庭若市,可是连认都不认识的人,还没见面也没说要办事儿就直接送这个级别礼物的,实在是不多,而且对方虽然官小,好歹也是有品级的京官。看在一对玉斗的面子上,杨约没有多犹豫,就放了萧铣入内喝了杯茶,见了一面。

在杨约府上,萧铣也没多说什么,只是表达了一下自己的仰慕之心,奉承了一番杨约作为大理少卿刚正不阿执法严明的作风。最后,则是留下预约,说来日想请杨约至府上赴宴,他萧铣有一些将作监新制成的奇巧之物想请杨约鉴赏;而且他如今做的生意因为所制之物都是古所未有,不知是否会触犯朝廷的冶铁专营政策,所以需要杨约这个大理少卿作一下“法律咨询”,至于咨询费嘛,当然是不能少的。

聪明人之间说话不用太清楚,杨约当然知道萧铣是有求于自己,但是这个少年后进最近路子很顺,名声也好,与之相善只要不费多少精力,杨约并不会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