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生丝和税收(2 / 2)

清末枭雄 雨天下雨 1699 字 14天前

码头外,依旧是灯光练练,那些都是江面上的船只上的灯光。

“这商贸区的发展是越来越大了,不过这竞争也越来越大了!”林申边思索着,因为这一次事故,第五非常的投产恐怕又有延后几个月了,一旦完不成预计的订单,恐怕那几个合作伙伴就要转头去找其他几家缫丝厂了。

自从林氏商行率先在上海开办了第一家机器缫丝厂后,其丰厚的利润让各大商行们如同问道了血腥味的鲨鱼一样,几乎是一拥而上。

短短数年里,上海商贸区里的大小机器缫丝厂就已经达到了四十多家,其中雇工超过五百人的大厂就有十三家之多,仅仅是生丝行业自身从业人员总数超过了三万人,同时还带动了其他行业,又创造了至少两万人以上的就业岗位。

仅仅是看从业人员和带动的就业岗位而言,生丝产业毫无疑问已经成为商贸区的支柱产业。

而商贸区内众多机器缫丝厂生产的厂丝凭借较为低廉的成本,优良的质量迅速挤占了土丝的市场份额。

不管的内销市场还是出口市场上,厂丝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面对商贸区里的厂丝激战,浙江、江苏两省的土丝产业被迅速击垮,比如说浙北地区里的湖州,这个地方原本是生死产量最大,同时质量也是最好的地方,清朝某一段时期里,朝廷一度限制湖丝的出口。

但是在商贸区厂丝的质量和成本优势面前,湖州的诸多生丝手工作坊迅速倒闭,要么无法翻身,要么就是和其他生丝商行一样,干脆跑到商贸区去开设机器缫丝厂。

同样的还有江北的南通,这个地方也是土丝的主要产地,但是也是受到了一江之隔的商贸区厂丝的大力竞争,以至于短短数年内众多的手工作坊倒闭,工人失业。

今年上半年上海出口的将近八万包生丝中,有六万包都是商贸区内生产的厂丝,只有两万包才是其余各地转口到上海的土丝。

而包含生丝和土丝在内,预计今年上海的生丝出口总额就能高达六千万两,紧紧按照5%的出口关税税额,就能为海关直接带来了三百万两以上的出口税。

同时商贸区政府还会从各缫丝厂直接征收营业税,而这个税额预计高达五六百万两银子以上。

也就是说,仅仅生丝这个产业,每年就能够为中华帝国贡献上千万的税收!

之所以税收那么多,主要是因为税收制度的正规化,商贸区可不是其他清廷统治下的区域,对商业税不重视或者说轻视。

根据中华帝国目前实行的税收制度,把前清的诸多乱七八糟的税、捐之类的统一规划,为了不影响广大民众,尤其是普通农民的生活,其面向农民的税收额度参考前清时代,也就是说田赋税和前清时代差不多,变化不大。

但是厘金制度却是进一步发展,最后被细分份诸多税种,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营业税,不管是零售业还是服务业又或者是生产行业,都需要缴纳税额不等的营业税。

而这种税收制度实际上在商贸区已经早就实行了,商贸区内的企业是需要根据营业额缴纳比例不等的税收,受到政府扶持的重工业,其优惠力度比较大,税率只有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五之间。

比如说受到军方和政府重点扶持的林德机器厂,该厂的税额只有百分之一。

但是轻工业,尤其是生丝产业,由于利润非常高,所以税率是比较高昂的。

厂家生产出来的生丝,按照出口价直接征收货值百分之十的税收,也就是说生产出来一一包生丝,出口价是三百五十两的话,那么就会对缫丝厂直接征收百分之十,也就是三十五两的税收。

这还不算完,这些货物被洋商购入后,出口环节里又会征收百分之五的出口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