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投资者和投机者,开始膜拜小伙伴公司,似乎想要学习到什么。
不过,小伙伴公司很干脆,推荐格雷厄姆的《有价证券分析》、《财务报表解读》、《聪明的投资人》,以及费雪的《怎样选择成长股》、《股市投资致富之道:投资大师费雪教你怎样炒股》、《保守型投资者夜夜安寝》、《财务分析研究基础》。
另外谨慎推荐彼得林奇《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教你理财》。
另外就是大卫.斯文森的《不落俗套的成功》。
推荐之后。道:“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至于读了这些书。人们能悟出什么,小伙伴公司只能摊手。再牛逼的书,也不是什么人读,都能顿悟的。
格雷厄姆是价值投资的鼻祖,他奠定了证券投资价值分析的基础,基本上。后来所有的价值分析理论,都脱离不了他的框架。
费雪告诉投资者,要选择一些成长企业,跟企业一起成长。
大卫.斯文森则是专业的学者,把再平衡和分散投资和投资组合理念。运用到机制。其理论和实践让大卫.斯文森,既在学术上获得认可,长期投资收益率也非常稳定,成为了组合投资理论的教父。
彼得林奇的书告诉投资者,普通人也可以取得良好的收益率,只需要留意生活和身边的事物,基于常识和自己的能力圈,也可以找到伟大的公司。比如,彼得林奇本人就是身体力行,经常周末陪同家人去逛超市,就会留意超市的服务态度、人流量,觉得还可以,股票价格还不算贵的情况下,林奇可能就买入自己逛的那家超市的股票。甚至,林奇的孩子特别喜欢吃一种冰激凌,于是,他觉得这种冰激淋相对于其他冰激凌具备优势,然后,又买入了某个冰激凌公司的股票……
这么多大师,既是理论上非常成功,更是实践上成功,每个人的复合收益率,都是非常惊人。
所以说,投资行业的大师理论是不是牛逼,很简单——大师别光说不练,写一本著作,至少要赚取几百倍至几万倍的资金才有说服力。
价值投资之所以有说服力,是因为——每一个价值投资大师,都是事业上非常成功,已经成为亿万富翁之后,才开始写书。
格雷厄姆、巴菲特、费雪、彼得林奇,他们都是从穷小子,通过自己的实践,退休之前,成为了亿万富翁。之后,纯粹赚钱的心思淡了,格雷厄姆在50年代,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投资公司老板,却决定解散公司,去大学教书。
巴菲特和芒格,也是大量好为人师,不断用文字和语言,传授价值投资的理念。
彼得林奇是连续十多年华尔街冠军经理人,拿着上亿美元佣金,功成身退。退休之后,更好的陪伴家人,以及写写书,谈谈他的理论。当然了,彼得林奇对股票算得上热爱,几乎是在任何一个场合,发表演讲,话题几乎全部都是跟股票投资有关。
费雪不如他们有钱,但也是一个有钱人。而且,费雪还培养他能力平庸的儿子,子承父业,继续炒股为业。费雪成功的让他的儿子认识到,他是平庸的不是投资天才。于是费雪的儿子,投资非常保守,所以长期获得正回报。能让自己的子女正确的认识自身能力,也说明费雪教育人也有一手。
反倒了一些赌徒,投机者们,写的书毫无说服力。一个劲的鼓吹发财绝技,强调短期内如何发财。
最热衷投机的莫过于台湾人。80年代的台湾,股票市场从1000多点涨到1.2万点。整个台湾所有家庭,全部都从土鳖,变成了暴发户。几乎所有的家庭主妇,都变成了阔太太。然后呢……股票崩盘,跌成了2000点。无数当年成功的投机家,纷纷都破产,或者丢掉了饭碗。
然后,在90年代中国a股市场出现了,台湾的投机赌徒们,纷纷到内地“传道”。内地的股市,大行其道的k线分析和技术指标,而这些赌术如贵真的稳赚不赔。台湾当年几百万“成功”的赌徒,为什么又重新变穷了呢?
——很少有例外,几乎所有的技术分析的大师,利文摩尔、江恩,基本都是从巨富到破产赤贫。
箱体理论的作者,也是十八个月赚了百万美元之后,其后,投资业绩一般,需要靠着演讲和出书赚钱。
发明了dmi、sar、rsi、mom、atr、adx等等经典技术指标的技术分析威尔斯.威尔德,虽然靠着他的技术指标赚了千万美元功成身退,但晚年却一再发表文章,让投资者放弃这些技术指标。
价值投资的大师,晚年纷纷都是亿万富翁!
而技术分析去预测股价波动的赌徒,能带着不俗的收益退休的,则是很少。
这就是赌术和投资的差距!
赌术,小花样短期内再成功,也不过是小花样,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至于价值投资,则并不是赚赌场里面其他赌客的钱,而是赚取公司的盈利回报。所以,价值投资者厌恶看不懂的东西,尽量回避这些。主动收缩投资范围,将投资范围缩小到自己能够理解的“能力圈”。在价值投资的领域,不是懂太多的聪明人才能发财,而是一些主动认识自己的能力不足,承认阻击不足,规避这些不足,难以判断的领域冒险,
正是因此,价值投资主动回避了风险,虽然,也可能错过了一些暴利。但是,这又如何呢?市场上利润是赚不完的,更重要的安全边际和对风险的控制。(未完待续。。)
ps:ps:感谢星之逍遥大地、忆日、六月天哥哥和妹妹月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