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彤的母亲是从小被买到家里的童养媳,婆婆刁钻,丈夫粗鲁,下面还有一大家兄弟,日子过得很艰难。
“张二丫,夏彤,你们家里来人了,在山下冲虚观等着呢。快去看看吧。”一位师姐从山脚下的冲虚观上来给穆雪和夏彤传话。
临近三年一度的大考,有不少弟子的家人从各地赶来,看望鼓励自己的孩子。
这两日,山道上一直人来人往得很是热闹。
夏彤十分兴奋,拉着穆雪就往山下就跑。
“快,快,小雪。一定是我娘来看我了。”
她踩在青石的台阶上,跑得飞快。小脸泛红,双目亮晶晶的。
刚刚还在说绝不回家的孩子,其实一心挂念着家人。
穆雪被她拉着跑,连带着心里也产生了那么一点点的期待。
来看望穆雪的是父亲,母亲和兄长大柱子。
这个年头,普通人出一趟远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跨过法阵瞬间就到了九连山,但父母兄弟从家乡过来,需要跋山涉水,舟车劳顿,来回得耗时一个月有余,路途中食宿不便,防贼防盗,十分不容易。
家里的情况显然好了许多,穷了一辈子的父亲如今也穿上了新做的绸子衣服,干瘦操劳的母亲手指上也套了个黄金的戒指撑门面。
连小镇都没走出去过的父母坐在茶室里,显得十分局促,手脚都没处摆放,不安地扯着身上的新衣服。
直到看见几个月不见的小女儿,张母瞬间将局促忘到了一边,一下拉过穆雪的手,来回打量片刻,一把将她搂进怀里,
“可想死娘了。让娘好好看看,这都瘦了。”
张父低声提醒:“瞎说什么,二丫是住在仙家的地方,怎么会瘦了。”
他们出门之前,族长和地方上的官老爷们可是特意前来送行,交代了许多需要注意的场面话。这个胆小朴实的农民,深深把那些话记在了心里。
张母急忙抹了眼泪,冲照看茶室内的修士不好意思地笑笑。
她拉着自己六岁的小女儿左看右看,心里难受得很,二丫从小就生得白嫩,没离开过她半步。如今来了几个月,小下巴都尖了,可见在山上的日子不好过。
虽说是光宗耀祖的事,但想到从小疼爱的小女儿,小小年纪,就得给人当徒弟,终究是舍不得。大柱在城里当徒弟,且要受师父打骂,女儿想必也是十分辛苦。
穆雪被母亲紧紧搂在怀里,她不太习惯这样的亲近。
勉强从母亲有力的胳膊肘下钻出一个脑袋,想告诉她自己不过是因为刚刚生了一场大病,这才瘦了下来。
她抬起头,从这个角度,正好清楚地看见一双满是老茧的粗大手指在抹着眼角,那眼角的皱纹挤成了一团,噙着有些浑浊的眼泪。
自己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就是用这双粗大的手抱着她,背着她在田里走来走去。让她度过了极为悠闲自在,无所事事的一段时光。
那时候这双手还没有这么粗旷,那眼睛也还没有这么多的皱纹。
穆雪突然就觉得心底升起了一种不忍的情绪,
“我没事呢,山上吃得很好,天天有鸡腿。师父也不打人的。”她努力学着宽慰他人。
当年,自己养着小山在身边的时候。小山受了越严重的伤,回来就越是躲着不想让她发现。
原来是出于这样的心情。
有人爱着呵护着的孩子,会想要回报那个照顾过自己的人。
让她无忧,让她不再伤心。
穆雪趴在母亲的怀里,任凭母亲的手轻拍着自己的肩头。
直到母亲稳定了情绪,松开穆雪,努力笑起来,从带来的行囊里掏出一个个瓦罐往桌上摆,
“都是你从小爱吃的,怕你在山上吃不着。这是酱瓜,这是咸鸭蛋,这是糟笋还有新腌的嫩姜……”
张父就在一旁说道:“二丫是要做神仙的人,哪里还差这一口这个,叫你别带这许多,偏偏要丢人现眼。”
穆雪接过那些罐子,“谢谢母亲,我时常想着家里的味道。”
她的话向来就少,这只说了一句,父亲和母亲,还有兄长面上都立刻高兴起来。
“你喜欢就好,下回来看你,娘还给你带。”
相处不了多久,家人们便要告辞离开。
穆雪一路将他们送出冲虚观,送到山脚下的大道上。
上马车之前,张母拉着她的小手,百般不舍得,哽咽着说:“丫啊,要是师父太凶,打你打得厉害。你……你就还家来,爹娘还养着你。”
“瞎说什么,没得教坏孩子。”张父将妻子拉进车去,有些不太高兴,他认真严肃地交代女儿,“闺女,不能听你娘的。你记着,在山上对师父须得恭谨,好好学本事,别闯祸。如今咱家和族里,咱整个村子可都指着你长脸。”
不论父亲还是母亲的说法,穆雪都表示可以理解,点了点头,挥手送他们上车。
兄长大柱留在车外,避着人,悄悄揭起衣角,取出一捆缠在裤头上的小包袱。塞进穆雪的怀里。
“妹妹,自从你选上了,家里来了好些人,送了不少金贵物件。听说你们拜师父的时候是要给师父送礼的。到时候别人家的孩子都有,只怕你没有。这是母亲挑了好了叫我悄悄给你,你且收着用。”他小心左右打量,最后低声强调了一句,
“别听父亲的,家里还有哥呢,要是山上实在待不下去,就家来,哥也能养活你。”
站在青山脚下的穆雪,看着马车扬起滚滚红尘离去。沾了一身红尘的她,转身往回走去。
夏彤同样刚刚送别亲人,抱着父母留给她的包裹,哭红了鼻子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