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徐光头就不需要多说了。
他是沪上戏剧学院出身,演而优则导,当然现在还没有导演,去年他才主演了《人在途》。
在大多数年轻任眼里,他是一个喜剧演员,对他的第一印象是猪八戒、李卫等角色。
当然很少有人知道,早在98年,选棍头就凭话剧拿下了第十届白玉兰戏剧奖最佳男主角,他的演技是无法挑剔的,哪怕他那似乎咬字嚼词发音奇怪的台词,也没有让他演技受到影响,反而增加了他个人的属性,
现在的徐光头三十八,但早已经是光头了,周夏在办公室见到这个老乡和陈止希进来,主动迎了上去。
两人怎么说也是老乡,见面自然要更加容易谈话和接触。
一番沟通了解之后,徐光头拿出了一个三千多字的简单故事,连剧本都算不上,只是个故事梗概。
周夏大概扫了一下,大体跟《泰》的故事走向是相同的,但是许多细节自然是没有的。
这个可能是徐光头还没有我完整的剧本,也可能是他在事情没有敲定之前,不想将剧本泄露了。
虽然他不是什么无名之辈,不怕别人偷窃了他的创意,但这种事情还是小心点为好。
周夏索性开诚布公,告诉徐光头《人在途》系列,他们公司已经花1600万买下了。
所以他本人对这个系列片很看中,而且还签约了盛唐编剧工作室,当时参与创作《人在途》剧本的田雨生,他对这个系列电影很看重,是诚心希望跟对方合作的。
徐光头明白之后,就更放心了,但他确实只有故事梗概,详细剧本还没搞定。
这种喜剧电影,对剧本情节,还有演员台词要求很高,多少个笑点、包袱在哪里,前后对应都要设计好。
相反电影拍摄还好说一些,主要是剧本创作特别费时间,所以估计剧本创作出来至少还要三四个月。
周夏听完之后,仔细想了想,简单将他曾看过的《泰》一些有趣的剧情提了几个。
徐光头听到有跟他想法基本相同的几个剧情,一时对周夏好感顿生,因为知己,甚至又几分佩服,也认可了周夏在剧本上的才华。
而且周夏提到的几个剧情,他仔细想过之后,也觉得十分有用,都是赶紧记了下来。
几个人谈了一个下午,主要就是周夏跟徐光头谈剧本,张钊和陈止希则在旁边听着。
制片人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了解剧本,了解拍摄的电影,这样才能跟上导演的节奏,更好的配合他完成电影的拍摄。
一下午的沟通,周夏将他大概想到的点,还有《泰》中一些瑕疵也是提出来,让徐光头避免。
最后双方沟通完毕,直接让公司的法务拟定了合作协议,当天下午就签约了。
晚上周夏又设宴请了徐光头和陈止希吃饭,结束之后,这才算是完成了这件大事。
周夏知道徐光头向来是慢工出细活,但是如今有他提供的一些帮助,再加上专业制片人配合,资金支持,周夏相信这部电影,应该会更快完成。
当然徐光头这么快地答应签约,那也是因为他根本没有拍过电影,找其他的公司,基本没人支持他,如今周夏这么诚意的支持,他当然不会犹豫。
更何况夏华还拥有《人在途》的版权,他跟夏华合作,也是最好的选择。
再者,周夏除了对故事和剧本提出一些看法,对于拍摄、选角之类一概不干涉,给了徐光头很高的信任,还拍制片人帮他制定最详细的拍摄计划,这都是他立刻签约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