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现在开始吧。”
严格来说,“穆勒-沈定理”现阶段只能称为“穆勒-沈假设”。
任何人皆有权利提出任何形式的假设或猜想,并发布在世界最大的公开站。
“我预测,距离地球328万光年之外的行星,一定存在生命,他们拥有和人类相似的身体构造及明形态,我们可以成为朋友。”
这是一个猜想,由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位13岁学生提出,发布在他老妈的推特,吸引了不少粉丝围观点赞。
如果科学家拿不出有力证据否定学生的猜想,那这个猜想将一直存在,直到它被证明或被推翻。
只不过科学家们不会去重视一位学生的猜想,这种猜想没有任何学术价值,也难以用现阶段的实验设备去验证。
对于无名之辈提出的天马行空、看似荒谬、毫无价值、无法用现有理论或设备验证的猜想,科学家们的态度大多是:你可以随便提猜想,我认真算我输。
对于知名学者提出的具有专业性、有逻辑支撑、有学术价值、理论在现阶段可验证的猜想或假设,科学家们往往会引起重视,并实施验证。
“穆勒-曼宁定理”具备专业性、逻辑性和一定学术价值,最早由穆勒和曼宁联合提出。
在沈看来,“穆勒-曼宁定理”的三条论断在理论是成立的,之所以三十几年来未被i所认可,是因为证明部分存在漏洞。
穆勒、曼宁、穆勒前妻之间发生了那种刺激的事情,三十几年来穆勒和曼宁再未见过面。
因此“穆勒-曼宁定理”的修订工作断了,跨了个世纪,一拖拖到了21世纪。
已故的曼宁被穆勒拉进了黑名单,现在由沈顶替曼宁的位置,完成后续的工作。
“穆勒-沈定理”一字不差的沿用了“穆勒-曼宁定理”的三条论断,最核心的工作是运用21世纪的数学方法完成严谨的证明。
三十多年过去了,数学在进步,经典理论依旧经典,具体的处理方法在更新换代。
经过一周的讨论,沈认为应该重新定义逼近紧。
这是前提,是基础,是武器。
穆勒赞同沈的思路设定,他似乎找回了当年埋头做学问时的j-i'q-in。
“回忆逼近紧的历史和相关定义,这个定义首先由杰费莫夫提出,作为巴拿赫空间的一个性质可以保证任意的x∈x,都在非空闭凸集有一个最佳逼近元素。”沈找了一推献,做专业课题的同时也更加深入细致的梳理数学史。
沈一直想写一部数学史,他认为这是十分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但迫于水平有限、沉淀不够,沈目前尚在构思、学习、积累阶段。
相于五花八门海量的专业数学教科书,和数学史相关的书籍太少了,真正经典的数学史参考书籍,一巴掌都数的过来。
业内公认最经典的数学史是美国人克莱因编写的《古今数学思想》,沈承认这套数学史的学术地位。
但是克莱因写的这套数学史,不适合数学专业人士之外的人群阅读,书大部分内容是高深的数学专业理论,成绩不好的数学系学生也有可能看不懂。
沈的雄心壮志是写一部既有深度又通俗易懂,并富有趣味性的数学史。
高考数学100分以(满分按150分算)的国人,应该能看懂沈氏数学史一半的内容。
大学高数没挂过的人,应该能看懂沈氏数学史九成的内容。
即便完全不懂数学,只要认得字,也应该能看懂沈氏数学史五分之一的内容。
这是沈对一部能广泛流传的数学史的设定,他希望可以完成这件有意义的事情。
“没错,我记得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梅格尼森证明了x是点局部一致凸,当且仅当x的闭球是逼近紧的切雪夫集。”穆勒教授将沈从历史拉回现实。
“正是在那个时期,穆勒教授你证明了如果c是逼近紧集,则投影算子是半连续的。”沈说到。
“是的,这大概是我当时所做唯一有价值的事情。但没有什么用,其他的论述无法有效衔接,所以i一直没有承认我在1982年提出的定理。”穆勒在六十多岁的时候,总结了自己三十多岁时的表现,总而言之是年轻人没经验吧。
“所以基于穆勒教授的这个证明,我大胆提出新的定义,请看……”沈将一张白纸递给穆勒。
穆勒看过沈的手稿后,非常肯定的说了一句话:“我认为i将在三个月之内承认‘穆勒-沈定理’。”
“或许应该叫‘沈-穆勒定理’,沈你做出的贡献更大。”穆勒教授补充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