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 山间(2 / 2)

楚臣 更俗 1887 字 3天前

奚荏无法确认王元逵是不是会像王珺所判断的那般,轻而易举的就投向蒙兀人,但王珺说棠邑此时应该时刻盯着晚红楼在义阳的动静,她觉得再正确不过。

韩谦敲着院子里的石桌,思虑片刻,跟守在院门口的侍卫说道:“你们将郭荣、冯缭、田城、郭却、韩东虎他们找过来。”

整个冬季,韩谦在迎接袁国维到任后,并没有留在东湖或历阳,而是很快就率领侍卫骑营赶到新置的淮阳县,一直到二月初旬,都留在金乌岭河谷、以沈家集改建的淮阳大营里坐镇。

整个冬季,韩谦都亲自敦促在乌金岭南侧、南淝水河上游两岸的浅丘河谷里,建造一座城池。

淮阳山东北坡腹地,存在大片的溪谷、河谷平原,但怎么算都是山区,建造城池的成本与难度,要数倍于平原地区。

不过,淮阳山东北坡百余里纵深,即便后续不断的往外迁出人口,腹地栖息繁衍的人丁都不会低于七八万,这已经是达到一个设立上等县的标准了。

为加强对淮阳山东北坡腹地的统治,避免豪民大户反攻倒算搞反扑,以及为了尽可能的就地开采矿场、开发资源,借助上游溪河的水力、水运,发展治炼、铸造、织纺、榨油、制皂等业,支撑对乌金岭北面的防线建设,不用什么物资都从东湖大费气力运来,都有集中建造山城的必要。

这也能充裕的使用山里的富足劳动力,改善耕地紧张、民户贫困的局面。

当然,韩谦冬季到乌金岭来坐镇,也是方便将寿州军东线精锐兵马都吸引过来,以便能缓解其他地方的防御压力。

还有一件事,就是韩谦亲自指导华柱尖以西山区的底层贫困及奴婢发动工作。

从华柱尖到淮阳山西侧的九里关,直线距离约一百七十余里,属于淮阳山纵深更为广阔的北坡地区。

即便这些区域山岭颇险,腹地没有东北坡及东坡那么多的溪谷、河谷平原,但这些年藏入其中栖息繁衍的山民,保守估算也在八万到十万人之间。

特别是乌金岭大捷之后,寿州军强制勒令霍州南部的民户北迁,使得这一次又有大量的民户逃入山中。

通往北坡腹地、地形相对平缓的河谷、溪谷通道,都集中在寿州军控制之下霍州南部地区。

他们从东北坡这边直接过去,要翻越以华柱尖为中心、一大群上千米,甚至一千七八百米高、冬季积满皑皑白雪、地形极为崎岖、极其陡峭的崇山峻岭。

而严寒的天气,厚积的冰雪,更是阻止寿州军将卒从这一险峻山区通过的障碍。

不过,有如王珺之前所言,在寿州军将卒寒冬时节具有相当程度的御寒能力之前,棠邑军在寒冬季节作战,实际上拥有更大的相对优势。

于是,这个冬季,韩谦还是从诸部征调精锐,以十数人或三五十人为一队,翻越峻山崇岭,进入淮阳山北坡地域,趁着冬季寿州军无力进山干扰的时机,发动北坡山里的底层贫民及奴婢,武装起来反抗豪民大户的压迫与盘剥。

游击作战的真正精髓,绝不仅仅是派出小股精锐兵马牵制及袭扰敌军,在战略层次上,主要还是发动敌占区的底层贫民建立根据地。

这在壮大自身的同时,实际上还是要大幅压缩、减少敌军所能控制的人口与土地,从而削弱敌军获得补给的能力。

淮阳山北坡游击战事,主要是孔熙荣负责,也是从他所部抽调擅长山地游击作战的精锐。

棠邑军目前大部分的将卒主要来自于收编淮西流民,其中也不乏对北坡山地熟悉的将卒,甚至有一小部人就是不堪豪民大户盘剥,逃出来找营生的山民。

借着风雪与严寒的掩护,以霍南特遣营的名义,数百小股精锐挑选出来后,进行一定时间的突击学习,然后分散进入北坡,与军情司前期潜入的斥候探马会合,三个月后霍南特遣营的兵力已经扩张九千余人,携家小逾三万众,差不多已控制北坡大半的腹地。

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华柱尖附近的峰岭山势、深峡险壑太过崎岖,小股人马能勉强过去,但大宗物资补给过不去。

没有精良的兵甲战械,没有大宗物资的补给,霍南特遣营兵马虽大,但战斗力有限,或与乡兵相当。

不过好在韩谦在淮阳坐镇,徐明珍除了在霍州南部建立更严密的防线,暂时还不敢集结大股精锐兵力,强行攻入北坡腹地里去。

这就给霍南特遣营修整以及淮阳在华柱尖、潭阳峰附近抢修一条连接白水河谷与南淝水河上游燕子溪谷的崖壁栈道赢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