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节(1 / 2)

铁血宋徽宗 文绎 2931 字 3天前

收到废掉刘清菁皇后之位的祭文,废掉先帝册立的皇后,必然要通知先帝。

赵煦心里咯噔一声,连一起烧过来的画册都没顾上看。看这篇祭文上罗列的罪名,都是足以赐死的重罪,佶儿似乎已经忍了很久,忍了她很多无礼的言论和计划,如果按照祭文上说的,已经两次申斥她,她也真的诅咒佶儿,那这是仁至义尽。万一是假的呢?“真希望这是小人从中作梗。”

仔细想想,这是刘清菁能说出来的话,应该不是被人诬陷。她有些无拘无束,没有依仗也底气十足,偶尔无礼……对六郎无礼那是夫妻情趣,六郎喜欢她无礼,可是对十一郎无礼却是冒犯、图谋不轨。

她那么聪明,怎么会做这些蠢事,说这些蠢话呢?嫡母又如何,向太后可曾有过半点实权?太子现在已经十六岁,她还妄想在佶儿死后,她能临朝?太子年纪足够、又已经娶妻,怎么会有她的可乘之机。

除了他之外,其他人看到了也不在意。

赵光义安慰他:“别郁闷了,难得你们兄弟情分,别为了一个大放厥词的女人毁了。将来他们到了此间,一个只是能歌善舞的美女,另一个却是开疆扩土、所向披靡、令人归心的仁义之君,孰轻孰重,你是知道的。”

赵煦忧闷的叹息:“我知道。”只恨事事不能两全,她未必能明白这是她咎由自取。

仁宗和神宗这祖孙俩也来安慰他:“煦儿,换做是你,你能忍么?”

“毕竟太子不是他儿子,本来就尴尬,太子年纪渐长,我还担心有人作梗呢。再有她这么个嫡母从中搅浑水,更难办了。国之储君如果因为此事换掉,才真是你的损失。”

赵煦怅惘:“我原本希望他们和平共处。”看在我的份儿上,一个是我宠爱的女子,一个是我心爱的弟弟,他们本该是互相寄托哀思的家人。平时佶儿忙朝政,她安享富贵太平,逢年过节聚在一起回忆我、思念我,用书信告慰我。

“我的遗孀,和我给予厚望的继承人……”

仁宗:“贵妃也不错了。你看这画册,多精美,我先拿去看看。”

赵煦只好叹气。感情上看重一同度过压抑时光的娇妻,理智知道他们说得对,佶儿正因为她是太子的嫡母才要贬她、永不许复位。如果太子不是我儿子,而是他的儿子,那刘清菁也不敢说这些话。

等他们都来到阴间之后,理应教训刘清菁,而好言好语的叫弟弟不要记挂这些事。

在这个小镇中,衡量地位的唯一标准是:疆域+战功+名声。

只要有这三样在,没人在意私德。而十一郎完美具备这三样,疆域扩大了三十个州,御驾亲征而且赢了,又是天下间交口称赞的仁君。

现在他还没来,同样开疆扩土战功卓著的皇帝们都已经把他视为同类。别说是废了一个先帝皇后,就算是与她私通,或是杀了她,都不影响其他皇帝对当今赵官家的看重。

废后祭文送达的三天后。

赵煦在树下看书,和其他人探讨人间宣扬的沸沸扬扬、就连阴间都开始研究的蒸汽功用,不知道这是弟弟的突发奇想,还是真切可用的一样东西。

人只要足够无聊,什么事都会做,辽国的皇帝们热情参与探讨,聊得不亦乐乎。

忽见远方飘来几个人,簇拥着一个女人。

赵煦神色大变,现在能来到这里的女人,要么是他的亲娘,要么就是刘清菁。

神宗赵顼也放下演算本,站起来远眺:“不是你娘。”德妃可真够长寿的。

赵煦心中是说不出的滋味,不愿意也不敢多想,那个最合理的理由不能去想。他实在不愿意考虑佶儿赐她一死的可能性和理由,只可惜,潜意识里也明白,这是为了太子和大宋的将来,也为了佶儿的君威,他不能再纵容嫂嫂的胡言乱语。

快步上前,接住飘飘落地的小美人,沉痛的端详她少女似得面容:“清菁,你因何至此?”

刘清菁惊喜交加,伸手抱住他,先在面颊上亲了两下。手上抱着不松开,微微后仰,仔细端详自己的管家,他还是那么年轻,和去世那年差不多,看起来健康了一些。

“六郎!你弟弟废了我,把我贬为贵妃。我活着也没有什么盼头,一气之下自缢了。本来阴间这些人还说,不是皇后,不能来见皇帝,幸好官家他又追封我做了皇后,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无所谓。我与你合葬,又能来见你了。往后再也不分离啦。”

赵煦有千言万语哽在心头,想问她为什么要有那种不切实际的野心,为什么要诅咒自己给予厚望、异常优秀的弟弟,为什么因为仅仅被降为贵妃就自缢身亡。

话到嘴边,却又说不出口:“好,往后就在这里侍奉列祖列宗,没有别的嫔妃,只有你与我,男耕女织,过上田园生活。”

“……”刘清菁看周围的景色,只是个村庄,流水绕孤村。一想到要侍奉列祖列宗,也知道祖宗们都不会喜欢自己,小声哔哔:“我觉得我没死透,还能救活。”

……

辽国。

吴乞买、绳果、斡本他们仨人,各自都有足够的理由,继承阿骨打的家业。

为什么继位的是非嫡非长的斡鲁补呢?

三人各自同下属仔细一合计,原因有二,第一,因为当初阿骨打在死前把复仇的大业托付给斡鲁补,斡鲁补当初随他出征,其他人留守以防不测,斡鲁补以此为借口,就说阿骨打传位给他。如伶官传序所记载的,指定的报仇之人就是继承人。

第二,斡鲁补抢占先机,在阿骨打死后,收兵回家时,就以军队的指挥者自居,收拢人心,归来之后因为众人归心,大伙都想着给阿骨打报仇,又在粘罕和将领们的拥戴下继任酋长,当初女真人生死未卜,顷刻间都有覆灭的危险,两千人拧成一条心,粘罕带头拥立,叔叔和兄弟们也没顾得上争权。

等到后来实力壮大,别人更是奈何他不得,从酋长到称王,然后自然而然的称帝。

现在言论四起,又被斡鲁补遏制了出征辽国的铁蹄,这才让他们仨开始琢磨。

亏了!亏大了!*3

现在若要再与他争权,想要夺取帝位,有些困难。要想各自为政,不听他们的指挥,自行扩张,做一个国中之国,反倒简单。即便强敌环伺,那就等强敌打过来的时候再团结一致嘛。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1-04-0501:12:48~2021-04-0602:33:2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阿喵60瓶;嘟嘟10瓶;绿豆炖排骨1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18章 天下蔚为大观

朝廷中有几个脾气又臭又硬,有话直说日常噎人的年轻御史——不是故意搞的人设,就是这个天性。林玄礼机智的把他们安排成八品巡按,每年出去气和怼全国各地官员,写奏本时经过斟酌润色,林玄礼看的时候只是稍微郁闷,还不至于被气的暴跳如雷。

君臣双方都能保持冷静和克制。

晋王出巡,除了王妃和淮阳郡主之外没带别的亲人,把自己的儿女都留在京城里陪伴太后。表面上只带了画院翰林,去绘制各地的风景,供官家赏玩。暗地里有御史随行,监视各地官员有没有遵照圣旨,不扰民,有没有驱赶流民。

流民藏在各地的时候发现不了,很难知道村头晒太阳的懒汉家里有没有天地,当地官吏知道,但他们也会隐瞒。

直到现在,亲王亲自出巡,各地善于做表面功夫的官吏们纷纷把当地流民捕捉、驱赶,严禁他们露头。

御史仔细观察人数和官员的行为,以及当地的民谣和民间故事,全都记在本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