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13)(2 / 2)

宰执天下 cuslaa 1785 字 18天前

这是钢铁产量上的绝对优势,使得铁甲的原材料不再束缚于铁料不足。

耶律乙辛曾经听人说过,南朝已经不再按斤来计算钢铁产量,而是用石。

这一换用,具体到数字上,就是减了百倍。但南朝的钢铁量,还是轻而易举就在百万之上。

精铁百万石!

这是何等可怕的数字!

一副甲胄即便装具配件齐全,最多也不过三五十斤重,一石少说都能抵两件。南朝的朝廷只要拿出每年钢铁产量的一半来打造板甲,那就是一百万套了。

一年一百万,两年呢,三年呢?

就算这个数字不算精确,打个折扣,年产量也至少能达到五十万石。

无论如何不可能再少了。再往少里算,就是自欺欺人,耶律乙辛还没有那么幼稚和愚蠢。

耶律乙辛听出使南朝的使节回来禀报,开封城镇日被黑烟笼罩,煅烧石炭的炉子,熬炼精铁的炉子,在东京城外一座接着一座,如同树林一般。

而如此规模的钢铁树林,在徐州据说还有一片。除了开封、徐州,南朝的其他路份,也都有大大小小的铁场。如果全力生产,到时候说不定能用钢铁将御道都给铺上。

越是知道自己国家的细节,越是没有信心。这样的国力,大辽卯足了力气也追赶不上。

除了另起炉灶,耶律乙辛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只要能够掌握高丽的水师,只要能控制好他们。大宋东方海疆,就是他们出没的地方。或许高丽水师的真实本事不行,至少可以让宋人如此认为。反正宋人的海上水师,到现在还只存在于港口中。

而留给南朝君臣的选择,除了维持和议,想来也没有别的办法。海上的战场不是那么容易开启,而整顿现有的水师力量,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就算宋人能够成功,也在几年之后了。到时候若是打不赢,直接就撤退好了。高丽的未来,可以再做议论。

不知道那个在河东击败了大辽的年轻宋臣,在得知高丽被灭亡,水师又落入大辽之手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以韩冈的年纪,只要不出意外,他必定是南朝未来的主政者之一。而南朝向外扩行的国策,也必然会在他手中实现。到了那时候,以耶律乙辛所了解的韩冈为人,怎么可能会看着中国继续保持南北分立的局面?

皇后很信任他,太子也要依靠他,自从南朝的皇帝发病之后,韩冈的地位就变得更加重要。

这样一位地位重要,又有才干的敌人,他的存在就是一种危险。如果有可能,最好将之扼杀在最开始。可是现在已经迟了。

耶律乙辛曾经想过一咬牙,干脆派人去南朝境内播些谣言,好动摇韩冈的位置。但始终没有把握,最后的还是个耶律乙辛放过了。

谣言是个好手段,只是要看人、看时机。

对于韩冈这样的重臣来说,谣言有用,也没用。

对于有关下属的谣言,君王不是相信,而是想相信,需要相信。有那个需要,确信谣言有利与他,这样他才会去相信谣言。

就如那位从天上摔下来的宣宗皇帝耶律洪基。

因为皇后通奸一事,耶律洪基对太子耶律信本来心中就有了嫌隙,再加上早年皇太叔耶律重元的叛乱,使得耶律洪基完全无法信任自己的至亲。这样的情况下,只要一句谣言,就把耶律信从太子的位置上给掀了下来。

不是耶律洪基相信了谣言,而是他选择了谣言去相信。

回到南朝,不管再怎么散布有关韩冈的谣言,只要南朝太子还没有成年,皇后就不敢怀疑有护佑幼子之力的韩冈。而韩冈在南朝百姓中的声望,也不会有人去相信那些不实之词。

在皇太子成年前,韩冈的地位可谓是稳如泰山,任何谣言都动摇不了他的地位。若是让他得知了谣言的真相,对大辽来说实在是得不偿失。小动作若是做得太难看,惹怒了韩冈之后,结果可想而知。

耶律乙辛不喜欢无谓的战争,只想看到最后的好处,他的目标,无论宋辽,了解的人所在多有。他也不打算隐瞒什么。

只要能让他实现那个目标,坐上那个位置,没有什么不能商量的。

和议如此,国土如此,当然,现在刚刚攻下的高丽国同样如此。

想到这里,耶律乙辛长身而起,“传令开京,继续南下,追敌至天涯海角。高丽国……没有必要再存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