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梳理(24)(2 / 2)

宰执天下 cuslaa 2590 字 4天前

换作折家,尽管宋辽两国已经开战,但没有来自朝廷的调令,就主动出兵攻击辽军,以折家近乎于诸侯的地位,依然是一桩很危险的买卖。

朝中文臣群情汹涌之下,韩冈即使身为宰相,都不好帮着折家说话。

但种建中不同,既然是文官,就能享受到文官的待遇。即使这个文官只是场面上的文章,但作为宰相的韩冈,就有足够的理由将他保护起来。

“好吧。希望如此。”

“等回去后就能看见玉昆相公的回信了,那时候你还怕什么?”

两人都不会怀疑韩冈会否决种建中的计划。往来的私信中,韩冈要灭亡辽国的心思十分明显。而且最近河东惨败,朝中急需一个能够挽回颜面的胜利。

这就是种建中出手的前提,也是说服折可适和折家的原因。尽管两人在出发前,从东面又传来一个消息,使得朝廷已经不需要多余的胜利来挽回颜面,但河东一路被动的局面,同样需要一个胜利来挽回。

故而种建中和折可适还是坚持出来了。

这几日,两人带着自家的儿郎,走遍了左近的山山水水,又与趁机赶来的密谍互通了消息,对黑山以南,高原以北,黄河两岸,被称为河套的地区,同时还包括河套周边的位于贫瘠山野和荒原之上的部族,有了一个更加深入更加直观的了解。

如果北上开战,他们就要一战而定,干脆利落的拿下最为丰美的河套地区。胜利者能得到一切,如果是一场惨败,即使是韩冈也难以再保全他们。

不过现在,两人已经有了七八成的把握,回去后,就可以立刻动手了。

“可以回去了。”种建中道。

“是不能再拖了。”

“不过,”种建中危险的眯起眼睛,盯着榷场远处一个阻卜人,这几天经常看见他,没怎么买东西也没怎么卖东西,就是在榷场之中乱逛,“回去的路似乎不太好走。”

折可适淡淡的说,“谁拦着就杀谁。”

……………………

乱石嶙峋的山谷中,一场战斗刚刚结束。

一群阻卜人原本以为自己是捕蝉的螳螂,却没想到蝉虫还安排了一只黄雀守着后路。

种建中站在高高的山岗上,俯视着下方的战场。在他而言,这只是一场意料之中的伏击战,用极为轻微的代价,轻松的消灭了五六百阻卜战士。

来袭的阻卜军,三分之一被当场斩杀,三分之一重伤难以移动,还有三分之一,没有一个阻卜战士在进入这一片战场之后,还能能够逃窜出去。

两百多俘虏垂头丧气的跪在谷地溪水旁的石滩上,种洌站在他们身后,仰起头,望着上方的叔父。

种建中面无表情的抬起手,在脖子上虚虚划了一下。

种洌先有些困惑,然后就面现难色。

但种建中的态度十分坚决,隔在十步之外,两只眼睛就远远瞪过来。

种洌回头看看,犹豫了一阵,一咬牙正要动手,折可适已大踏步的走过来,冲着折家兵一挥手。

一群折家兵如狼似虎,猛扑了上去,几十把快刀在俘虏中倏忽而起倏忽而落,如同切菜砍瓜,将人头一颗颗的砍了下来。

现场一片惨叫,最早被砍下的脑袋,已经被垛在石堆上;正在被处决的俘虏,则拼命的求饶挣扎,却硬是被揪着头发,压着跪下来;剩下几个,挣扎着跳起来,就要跑,枪响弦声接连,长箭和子弹从背后贯穿了他们。

并没用太久,两百多阻卜俘虏,连同重伤的阻卜士兵一起,全都给砍了脑袋。无头的尸体在战场上横七竖八,鲜红的血液顺着石块的缝隙向下渗透,最后汇聚在一处小水洼中,将水洼染成了血红。

领头的阻卜贵族被捆得结结实实,在种建中身旁看到了全过程。他已经疯掉了,疯狂的叫着所有人都听不懂的话语。

种建中冷静的瞥了他一眼,“河东败了。我比你们更早知道。就知道你们会立刻回到耶律乙辛脚底下,摇尾巴,舔靴子。可惜你们太急了一点,我汉家天兵在河北可是将你们的皇帝打得落荒而逃,这件事你可知道?”

阻卜贵族似乎什么都没听进去,依然疯狂的喊着叫着。

种建中叹息了一声,对儿子使了个眼色,退了开去。

砰!

种溪睁开眼,脸色难看的将手枪收起,转头望着父亲。

种建中皱了一下眉头,又舒展开,轻声对儿子道,“下次别闭眼了。”

折可适大踏步的走来,“少了这五六百精兵,这部落已经完了。”

阻卜部由诸多小部族组成,一般而言,一个部族最多也就两三千帐,能动用的最大兵力不过五千——这就是部族中男丁的数量——实际上称得上精锐的也就十分之一,各家部族都尽可能的将最好的武器装备和马匹给他们。

现在,全都交待在这里了。

五六百名阻卜人被砍了脑袋,但种建中没发现折家兵有把那些首级捡拾起来的迹象。他转头问道:“不收拾?”

折可适爽快的说道,“阻卜人的脑袋不值钱。”

“也对,”种建中点头同意,“契丹人才值钱。”

解决了拦路的敌人,一行商队加上一支埋伏山中的折家军,赶回了最近处的丰州城。

折可适陪着种建中在州中的一处府邸安顿下来,从州衙那边,找来了最近一期的朝报。

种建中看着朝报,猛地大笑起来。兴发如狂,直跳入院中,仰天狂吼:“天助我也!”

种溪、种洌闻声而来,看着父亲(叔父)的这般模样,大惊失色,回头种建中道伴当过来轻声告知原委,两人忙进屋取出朝报,只看见头版上两排黑子醒目——

《宜当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