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客观来说,不是两名演员不够好,而是蓝礼太过优秀。撇开蓝礼之后,瑞茜和埃兹拉的表现,在年轻演员之中已经可以位居前列,这使得“悲惨世界”的上半场整体质量,依旧维持在一个高水平的位置上。
瑞茜演绎的“我曾有梦”,爆发力略微不足,但情感传递足够饱满;而且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她的年龄与原著小说里的芳汀是更为接近的,在女王剧院版本之中的芳汀,往往会选择三十岁左右的演员来演绎,沧桑感足够了,却缺少了原著里的天真无邪和稚嫩善良。
第二幕的结尾独白,瑞茜真正地将芳汀的情绪演绎了出来:年少无知,对世界怀抱美好幻想,却遭遇欺骗和伤害,一步一步堕落深渊。她曾经梦想着,自己能够拥有爱情和温暖,结局却遍体鳞伤、无以为继。
这可以算是小小的惊艳。
埃兹拉演绎的“星光”,爆发力十足,但层次感和细腻感却有所欠缺,更多呈现的是年轻人一往无前、不管不顾的决绝,没有能够呈现出沙威内心的错杂和繁复。幸运的是,上半场的故事篇幅足够,以剧情和唱段完成了弥补。
所以,在第三幕结尾独白时,埃兹拉那种横冲直撞的偏执和扭曲,反而为故事注入了另外一种诠释含义,继而赢得了掌声。
三个小时的上半场,可能成为缺点,暴露出年轻演员不稳定、不到位的漏洞;也可能是优点,弥补年轻演员表演层次不足的短板,让故事变得更加饱满深刻。约翰-科德版本的“悲惨世界”是后者。
“阿里斯泰尔。”
“尼克。”
迎面就看到了一个熟悉面孔,尼克-莫瑞斯(nick-morris),业内另外一位大名鼎鼎的资深剧评人,以尖酸刻薄著称,不少新剧的前途都是葬送在他笔下的,沾满了不少血腥。
不过,尼克之所以能够在伦敦西区占据一席之地,就是因为他专业,该批评,绝对手软;该赞扬,从不吝啬。即使是阿里斯泰尔,他也十分乐意与尼克交流想法。
两个人一前一后地汇入人潮之中,离开剧院,“怎么样,有什么发现?”阿里斯泰尔主动开口询问到。
尼克耸了耸肩,“目前为止?蓝礼-霍尔。”
“只有一个?”阿里斯泰尔挑了挑那浓浓的眉毛,语气轻松地说道。
尼克干脆利落地点点头表示了肯定,“是的。其他的发现,全部都黯然失色。”一如尼克的风格,“科德的改编剧本,这勉强可以算半个,但还是要看下半场的剧本。老实说,我有些意外蓝礼的表现,你知道,好莱坞那些演员们,啧啧……”
无需赘言,仅仅只是挑剔地扬了扬眼角,这就已经足够了。
对于伦敦西区的资深人士们来说,其实奥斯卡小金人的分量并不重,至少,比不上欧洲三大电影节以及托尼奖、奥利弗奖;在他们眼中,伦敦西区的演员基本功就是世界领先,出身于此的演员,随随便便就可以在好莱坞站稳脚跟,根本不是什么大事。
可以说他们狂妄自大,也可以说他们目中无人。但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是好莱坞也认同这一点,于是这才诞生了“英伦帮”的说法。
“但,他的控制力真是出彩。”尼克的赞扬点到为止,没有深入,但眼底的光亮却泄露了他的亢奋,“其实我有些好奇,如果这出剧目,蓝礼火力全开,全程都以最佳状态演出,不知道效果如何。”
“至少,足够猎奇。”阿里斯泰尔笑盈盈地说道,随后尼克又反问了阿里斯泰尔的意见,他坦诚到,“几名年轻演员值得好好打磨打磨。这一次,约翰-科德确实挖掘了不少潜力新星。我觉得这很有趣。下半场,其他主要角色就要登场了,不知道平均实力如何。”
“如果不是蓝礼在引导的话,呈现出来的成品质量绝对没有如此水准。”尼克依旧是一幅挑剔的脸孔。
阿里斯泰尔也不反驳,还点了点头,“所以说,约翰-科德的眼光毒辣。”选择蓝礼出演冉-阿让,这不是伦敦西区最惊世骇俗的选角;但确实需要过人的勇气和决心,“我有预感,下半场值得期待。”
“希望他们不要填塞太多食物了,否则晚上的表演飘荡着披萨和炸鸡的味道,这就太糟糕了。”尼克依旧是尼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