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年,空军从苏联手中拿到米格-21的全套技术图纸,开始仿制生产,一直持续到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的时候,沈飞以及蓉城飞机厂仅仅只生产出来了73架!空军也就装备了两个航空团的歼七战机。
在中越战争爆发之后,国内加大了对歼七的生产,数量才增加起来。
在最开始生产的73架歼七里面,由于材料生产、装配工艺等不过关,生产出来的歼七质量不稳定,故障率高,甚至相同的材料在不同的飞机上面都不具有互换性,无法通用。造成了飞行成本以及维护成本高,后勤保障难度太高,空军一直不愿意使用歼七,他们宁愿装备更多的强五,靠着数量去抗衡强敌的先进战机。
如果不是刘一九出现,提前让军方高层看到了七专技术协议的好处,并且在国内军工系统开始进行强制推行,才保证了零件的质量,使得在中越自卫反击战之后,共和国的歼七战机生产数量有了一个非常喜人的成绩。
歼七没有多长时间的命运,即使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出现了改进了的e等型号之后,国内的工业系统生产质量提高起来,歼七的生产质量才稳定起来。
所以,在拥有了歼十,拥有了歼二十,歼三一这些更加先进的三代机,四代机之后,共和国国内依然拥有大量的七爷在服役。而且,还在投入巨大的资金进行改进。
同样是因为歼十的生产能力不足。
即使高低端搭配,也不应该是歼七这样具有轰炸功能以及空中格斗能力的多用途战机来成为低端配置。
在更加先进的战机面前,这些仅仅是二代战机的轻型战机,只能是空中的移动靶子。
造价还是非常高昂。
“问题是,如果要改进这方面,没有大笔的资金根本就没有多大的可能。越到后面需要的资金量也就越庞大,很可能我们的民品单位造血功能跟不上。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样庞大的系统都是非常让人头痛的。你倒好,一个人非得海陆空全部插手……”谢和平这几天如同霜打的茄子一样。
根本就没有丝毫的力气。
运十的2号样机,现在就停在装配厂外面的机场里面,庞大的机身,光鲜的外表,让人根本就看不出这架庞大的飞机基本上就是手工装配出来的!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如果我们不着手,到了最后,国家意识到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大飞机的时候,再动手,已经晚了……”
刘一九不想去继续谈论这个事情。
一开始,他有心理准备,但是彻底了解了之后,才知道,现实比他预想的最差的情况还要差不少。
曾经有资料说,共和国在二十一世纪之前制造的每一枚原子弹,即使相同的当量,威力都不一样。每一枚战略导弹,即使相同的单位生产的同一型号,精度都是不一样的。他不相信。
但是现在,他信了。
“问题是,怎么入手?还得从沪市政府手中抢这个烂摊子!搞不好还要跟民航总局的打嘴皮官司……”王顺义一脸不顺眼地看着刘一九,“如果是你爹,绝对不会干这些事情。如果我是你,宁愿去尼普多桑或者非洲那边,至少少了这些掣肘,最终往国内出口技术也是一样的效果。”
“王叔,在外面搞,白手起家确实容易,而且还不会有那样多的技术封锁。但是有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缺少的大量技术人才,我们怎么解决?在国内,有着完善的工业基础,而且还有着完善的人才培养系统,虽然很多年荒废了,但是目前的情况来看,第一批学生进入技术系统之后,用不了培养多久,而且以后每年都有人才源源不断地供应……”刘一九很是严肃地问着王顺义。
“行了,你小子别跟老王去顶牛,咱们好好地呆在山里面多好,非得跑出来找气受。目前咱们的小日子过的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谢和平见到刘一九跟王顺义两人起了争执,赶紧劝架。
这两个家伙要是斗气起来,什么都别想干了。
王顺义不想呆在国内了,总感觉干什么都是受到限制,原本在山里面就浪费了他们不少的时间,就因为等着刘一九的成长。
现在刘一九这小子各方面都是很让人期待,说明刘素学的布置有了效果,他们自然希望少一些掣肘,看看刘一九究竟能够发展到什么地步去。
“谢叔,咱们这倒不是什么顶牛。这是摆在眼前的困难。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即使我们解决了人才,也是没有办法应付。那就是我们需要国家成为我们的靠山,在外面,任何的地方,我们都是属于外来者,但是对于国内不同,这里是我们的根,国家永远都是我们的后盾,我们不需要考虑我们研发出来太过先进的技术之后,最终会被那些强国给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