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9)(1 / 2)

不碍事。

宗聂话音一转:不如趁现在,我带你熟悉一下姑苏城?

好啊好啊!

于是从外城,一路漫步走到内城。

所有的重要建筑,宗聂带着南星走了一遍,并讲解起这些场所的任务

城东城西各有一家镖局。

押镖(又说跑商)一趟至少能赚到半吊铜钱,并随机掉落道具,但护镖的路途往往较远,不能走驿站、乘马车,一趟来回两三个小时是常有的事,中途可能遭遇高等级玩家劫镖,着实是个辛苦活。

他还提醒:城东白马镖局的镖头不好相与,跟着他押镖有可能被吃回扣。

又有城南第一酒楼一品鲜;

每早6点前,掌柜大开门户,收购新鲜食材,玩家通过采集、钓鱼获得食材,与对方交易;

获得的金钱不多,却是刷经验的最佳去处,有极小几率触发npc任务。

宗聂说:我一般去集市找专工采集、种植的玩家,囤积一品鲜需要的食材。

可以节省活力,和跑腿的功夫。

南星恍悟:怪不得宗哥你一个风景党,升级还能那么快。

宗聂笑了笑。

接着说起其他的任务发布场所。

城外有一江湖门派,名曰风雨楼,坐落太湖岸,通过驿站可直达,在那接受/发布悬赏。

悬赏有很多种,比如npppc发布追杀令,也有作死的玩家被npc悬赏的。

玩家通过风雨楼悬赏,请高玩帮忙过任务当然也能发追杀令。

这里就是生死擂台了。宗聂在一座塔楼前顿步,每天有20次免费打擂的机会。次数用完,每开一场擂台需要支付10文。

南星默默点头。

宗聂指向河对面的红墙建筑:那边是衙署,很多任务都在那触发。

比如城建任务,得找一个叫白长顺的师爷;

以及转职,有的生活职业得通过百司公廊的认证;

新推出了营造司,有地契的玩家需要聘请里面的石匠、瓦匠等建造房子,木匠、篾匠等打造家具。

(也能找转职石匠、瓦匠等职业的玩家帮忙。)

日常对玩家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打贼与战场。

得先到城北的兵营登记成城防兵,才能在往后的活动里获得勋功;

再用勋功找军需官兑换各类材料道具。

好在这些重要场所,npc下班时间都很晚;

像南星这样穿夜行衣在晚上才能进城的,不至于错过大部分活动。

去往兵营登记为城防兵的途中,宗聂不忘介绍其他一些看似不起眼、实则不应当忽视的建筑。

比如买卖粮食的粮坊,尤其是从府衙租了农田的玩家,种植粮食类作物,采集下来如果不经过粮坊加工,一般默认是粗粮,只有精加工后才能获得细粮,如面粉、米粉等;

又如豆腐坊,对厨师玩家相当重要。

商行、集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有一处容易让人忽略的,就是城隍庙。

宗聂告知:城隍庙有流动商贩,运气好能刷到一些少见的材料。尤其是波斯商人,卖的东西平常很难刷到。

流动商贩交易的货物大多看似无用,比如泥人张塑的泥人,实则有可能是某隐藏任务的触发道具。

你那个连环任务

宗聂笑:就是泥人触发的。

南星不由得感叹:运气真好,不过也是宗哥你耐心好。

对方说的这些,论坛的热门攻略贴都没详细提过。

第一次玩这类游戏,宗聂说,我对一切都很好奇,遇到每个npc都会尝试去接触。

以前玩的都是星战类的吧?

可以这么说。

南星毫不意外,也没放心上,他的注意力被眼前的钱庄给吸引了。

大通钱庄?

怎么觉着在哪听说过。

宗聂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要去租个金库吗?

南星苦思冥想,忽是灵光一闪:大通钱庄!

不就是陆小凤电影版里的那个嘛

感觉不太靠谱啊。

大通钱庄是踏古最大的钱庄,大部分玩家都会将贵重物品存放在他家。

南星看了看自己的包裹,除了银币铜钱,最贵重的就是紫色宝石[绿松石]了。

我再看看吧。

这个钱庄的名字,让他不太能放得下心。

宗聂没说什么,指着钱庄斜对面,一个没挂招牌的窄小铺面:寿材铺。

寿材铺?卖棺材的?

是的。

南星觉得奇怪:这里有什么特别的?

宗聂耐心地回答:我有个朋友建造宅邸时发现,寿材可以设置成复活点。

也即在家里摆具棺材,一旦在野外死了,可以选择复活回家大大减少被人追杀守复活点轮白的可能。

南星囧了,半晌,慢慢吐出一句:策划可真是个机灵鬼。

吐槽归吐槽。

心里想:等攒够10银,拿到他的房子,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买具棺材。

看过冷血杀手被人追杀的贴子,作为天然红名,他不免感到压力山大。

作者有话要说:

爪w

第22章

《踏古》主城的基础设施是相当完善。

除了宗聂重点提到的,另有勾栏院、寺庙、道观、钟楼、鼓楼、港口、油坊、教坊、书院、书局、陶瓷店、伞铺、牙行、灵囿、当铺、药铺、铸造所、金银坊、烧窑厂、造船厂

更别提有许多没挂招牌的,且不一一赘述了。

等南星登记完城防兵侥幸没被npc校尉发现自己是红名已经过去一个多钟头了。

随后,宗聂领着他去了集市。

集市分散设置在外城的东南西北,幸亏一个城市有多个驿站,驿站多设在集市附近,免去玩家跑太远的路。

两人就近去了北市。

人流量爆满!

只能换线,换到相对不算拥挤的线路。

人还是挺多的哈。

南星东张西望,新奇又兴奋:玩家熙熙攘攘,穿行在一个挨一个展开的、售卖着五花八门商品的摊位间,喧闹嘈杂,满耳讨价还价的声音,像极了小时候,每年三月廿八,他跟大人们走几十里路到邻县赶集的场面。

每个集市都有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