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反击的时候到了(求月票!)(1 / 2)

霸蜀 庄不周 1788 字 23天前

众所周知,魏霸几乎是单身入武陵,他从夷渊逃跑的时候,身边除了一百名武卒,就只有赵统和五十名赵家矛兵。他现在的实力都是积累起来的,主体是武陵蛮和交州蛮,战士虽多,部将却屈指可数,而靳东流无疑就是屈指可数中的一个,而且是首屈一指的那个。

诸葛恪知道靳东流,最初听说这个人,是从潘平的嘴里得知。潘璋奉令支援孟达,就是被靳东流挡在安桥塞。后来魏霸与潘濬内外夹击,这才攻破了安桥塞。

再后来,靳东流成了魏家的部曲。

在魏霸征战武陵、交州的过程中,靳东流一直作为魏霸的副将,正是他守在锦屏山,一路追击吕岱,最后在龙岩滩击杀吕岱,结束了吕岱的征战生涯,同时也到达了他自己征战生涯的顶点。

靳东流的名字,在吴国的名声仅亚于魏霸,比赵统可能还要更出名一些。魏霸取苍梧的时候,镇守严关的重任就落在靳东流的肩上。也正因为如此,陆逊才没有考虑分兵去攻严关。

他怎么会在临贺?诸葛恪以为自己看错了,或者魏霸帐下有两个姓靳的将领?

诸葛恪来不及多想,拔出战刀,扯起了嗓子,厉声大吼:“准备战斗——”因为太紧张,他的声音憋得又尖又细,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

片刻之间,诸葛恪觉得自己的后背全是冷汗,眼皮也不由自主的乱跳起来。惊慌之下,他还没有乱了阵脚,一面准备阻击,一面急报陆逊。

靳东流在临贺城已经躲了一个月,他一直在等山坡上的双兔大旗。这么多天来,山谷里连番恶战,双方都死伤惨重,数次濒临崩溃,但是他一直没有等到双兔大旗。他甚至担心魏霸会不会把这个约定给忘了,要不然仗打到这个份上,怎么还不让他出手?再不出动,可就来不及了。

今天,他终于看到了双兔大旗,立刻下令出击,一万大军从临贺城里冲了出来。为了赶时间,他下令打开了三个城门,同时出击。

他自领中军,以魏霸留给他的两千精锐为刀锋,没有任何迟疑,直奔诸葛恪的大阵。两翼各三千人马,像两把剔骨尖刀,直插诸葛恪的两肋。

诸葛恪虽然放松,却并不大意,他的阵势很扎实,只是他没想到城里一下子出来这么多人,根本来不及做出调整。他手下的这些士卒也不是他的部曲,不过因为他是大王宠臣,这才听他命令,要说忠诚,那是一点也谈不上。这一个月来,他们跟着诸葛恪在城下设防,曰子过得轻松而安逸,骤遇强敌,而且是超出想象的强敌,顿时手忙脚乱。

见形势不妙,诸葛恪大急,也忘记了危险,拔出战刀就冲了上去,大声吼道:“顶住,顶住!”

见他冲了上去,亲卫们吓了一跳。仗打输了,跟他们没什么关系,可是如果诸葛恪有所损伤,他们的责任就大了。他们不敢怠慢,立刻奋勇上前,拼命厮杀。在诸葛恪的亡命反击下,中军虽然摇摇欲坠,却奇迹般的坚持住了。

可惜,两翼没有这么幸运。面对狂奔而来的蛮子,面对蛮子们射出的箭雨,两翼的士卒几乎没有还手之力,一触即溃,阵地很快沦陷了。

两翼崩溃,蛮子们立刻反卷过来,杀向中军的后背。见些情景,中军的士卒魂飞魄散,诸葛恪声嘶力竭的吼叫,连杀两个逃跑的士卒也无济于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阵地如春冰般豁然消解。

一万大军,像是一头远古巨兽,轰隆隆的碾过诸葛恪的阵地,直奔陆逊的中军。

后军原本有潘濬的五千人,可是现在陆逊把潘濬调到了前阵阻击相夫,后营空空如也。击破了诸葛恪之后,陆逊的中军就暴露在靳东流的面前。为了压制营里议论,陆逊派出了自己的部曲上阵,十多天的战斗,战死四五千人,现在又大部分派到了前线作战,陆逊的身边只有一千亲卫营,另外就是躺在辎重的几千伤病员。

面对在临贺城里憋了一个月的靳东流和一万大军,陆逊和诸葛恪的反应差不了太多,非常惊讶。临贺城的大小他很清楚,通常驻军三千人,如果挤一挤,可以安排下五千人,这也就顶天了,魏霸是怎么安排一万人藏在里面的?要知道这可不是大家挤一挤就行的,做饭,饮水,排泄,人一多,这些事都会成为问题,稍微出点岔子,就可能引发疫病。

更让他不理解的是,魏霸既然把这一万人藏在临贺城,为什么到现在才出手?

没等陆逊想明白,靳东流已经指挥大军冲了上来。这些人大多是蛮子,虽然经过了几个月的训练,对战斗的理解大多还停留在一拥而上,不太习惯列阵而进。不过此刻众寡悬殊,也不需要什么阵势,他们将陆逊团团围住,四面攻击。

一时间报警声四起。

陆逊虽然意外,却不紧张。一面指挥反击,一面向前线的朱绩等人发出警报。他身边的这一千亲卫都是跟随他多年的精锐,不少人是陆家子弟,虽然面对强敌,他们毫不示弱,全力反击。靳东流率领一万人就四面围攻,眼看着陆逊就在数十步之外,却无法像击破诸葛恪的阵地那样迅速攻克陆逊的阵地。

陆逊站在指挥车上,看着魏霸所在的山坡,眼中露出了一些不安。现在他的主力围住了魏霸,可是魏霸的主力同样包围了他,就看哪一个能先得手。如果朱绩能够迅速攻克魏霸的阵地,蛮子的士气将遭受重创,他就有可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可是如果靳东流先攻破了他的阵地,那后果就完全是两样了。

陆逊有些后悔,如果知道魏霸将一万主力就藏在临贺城,他绝对不会这么冒险。至少不会将潘濬的五千人马全部派到前阵,哪怕再留下两千人,他也能保证中军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