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楷一看那人,原来是右相陈记。他之前在四川当了两年的转运使,政绩卓著啊!为朝廷收到了大量的蜀锦、茶叶和稻米。他从四川收到的蜀锦,有力的支撑了布票的发行的兑付。这两年来,朝廷就没在布票上失过信。所以洛阳、汝阳、襄阳、汉阳等地的商人们,已经渐渐认可了布票的信誉。而布票和铜钱的兑换比价,也一直维持着稳定。
“忆之,”赵楷道,“你所担心的,也正是朕所忧虑的。用兵河西取胜不难,难的是长治久安。若取河西而不能治,不如不取!因为咱们不能治,就会造成回鹘东侵......灭党项而引回鹘,得不偿失啊!”
“官家,”陈记斟酌着道,“臣弟倒有个办法可以治理河西,只是.......”
这个陈记大概是在四川呆久了,和赵楷这个皇帝哥哥有点疏远,现在虽然还自称“臣弟”,却管赵楷叫“官家”了。
“有什么就说吧!”赵楷笑道,“朕的朝议,就是要让人说话的!”
“官家,那臣弟就说了。”陈记道,“欲使河西乃至安西之地长治久安,唯有恢复河西节度使和安西大都护两职。授予河西节度使、安西大都护治军临民之全权,准其招募军队、便宜行事、安抚蕃部、交往西域各邦国。”
赵楷不置可否,又看了眼左相吕颐浩,吕颐浩起身上奏道:“官家,节度使虽然是朝廷委派的官员,节度使之下的各州刺史,或许也多为朝廷委派。但是节度使之政,实为封建之政,陛下当三思而后行之!”
吕颐浩这个相公可一点不“水”,他虽然是文臣,但是却文武双全,而且少年时就随长辈在西北前线生活,对于军旅和西北的复杂形势是非常熟悉的。
看来他也非常了解唐朝的节度使问题,所以一针见血,说到了本质。
节度使名义上是流官,但根子上却是封建!
或者说,节度使制在上层是流官吏治,在基层却是封建武士。
上层的流官可以出将入相,或是调任他处,但是中下层的战士呢?他们不可能跟着节度使一起调任,要不然还搞什么节度使制?
而且节度使地下的军队也不可能用内地的府兵......路太远了!来回一趟就几个月,还服什么兵役?
通常情况下,节度使的军队都是节度使自己募集来的,而这些人一开始也许是“打工”的,但是时间一长,必然会演变为武士集团!
因为这些募兵不管来自哪里,都会在驻地成家立业,繁衍子孙。而这些募兵的子孙在边疆地区也没啥出路,无非就是占有土地和从军打仗......一边占有土地,一边从军打仗,他们不就是武士吗?
而在一般情况下,朝廷也不会把这些在边疆扎了根的边军调往他处......成本太高了!而且那些边疆武士也不会乐意,好好的谁肯搬家?
久而久之,边军武士集团就出现了!
另外,朝廷委派的节度使为了立功或是求个安稳,一定会在各种政策上向边军武士们妥协,让他们不断做大,占有更多的土地和财富。而攫取土地和财富,也就成了边军武士们打仗的动力。
如果中央朝廷的武力够强,这些边军武士就外打,去抢别人。否则......就是渔阳鼙鼓动地来了!
当然了,节度使制度也是有优点的。实际上从唐朝开始,中原汉族王朝控制河西走廊、宁夏平原、辽东半岛、代北草原的有效方法,就是节度使或是类似的都司、总兵、塞王,其实都差不多。
吕颐浩叹了口气,又道:“节度使制虽有诸多不是,但是官家欲收边远蛮荒之地,除此再无良法矣。官家如果想要收河西之地,那就请行节度使制......”
还别无他法了......赵楷想来想去,也的确没有别的办法了!
除非不要河西了!
这可真是的,南宋那边都开了殖民主义了,赵楷这个穿越客统治的北宋,却还在那里搞封建!
而且封建主义的成分还越搞越多了......
(本章完)